从“浊毒伤络”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则治法.pdfVIP

从“浊毒伤络”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则治法.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 第五部分消化系统疾病专题论坛 从“浊毒伤络”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则治法 李军祥王建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通过查阅古代文献有关“浊”、“毒”的论述,紧密结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实际,将浊 毒致病与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相结合,提出“浊毒伤络”导致“肝体用失调”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此基 础上创立了调肝化浊解毒方治疗本病。 [关键词]浊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则治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 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其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脂肪性肝硬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人民的生活水 平提高,饮食习惯改变,膳食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现代病也应运而生,比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 发病就越来越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使其不但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西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一般以降脂、保肝、调节饮食、增加运动等为主,没有特异性的药物n1. 而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则充分发挥了辨证论治的特长,具有良好的效果。脂肪肝是一个现代医 学的临床病理诊断,其在中医学没有固定对应的病名。我们立足于l艋床,以中医理论为本,结合现代医学知识, 从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角度,认为本病大致可归属于“胁痛”、“积聚”、“肥气”等范吲引。脂肪,相当于中 医所谓的脂膏。关于脂膏之形成,张志聪在注解《灵枢·卫气失常》时曾谓“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 者……溢于外则皮膏肥,余于内则膏盲丰满”。可见,脂膏来源于水谷,系水谷精微中偏于厚浊的部分转化而 来,正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谓“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脂膏在体内之化生、转运、输布全凭脾 胃功能的正常运行,若脾失健运,脂膏输布异常,反化为痰湿,脂浊b’。目前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众多医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方药应用等方面已 经具有了深入的探索。本人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突出“浊毒伤络”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 治则上强调肝脏应该“体用同调”,制定“调肝化浊,解毒通络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干预方案研究(2007BAl208096) 212 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 第五部分消化系统疾病专题论坛 1.理论根据 1.1“浊毒为因” 不少医家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与研究成果,逐渐认识到“浊”、“毒”致病的广泛性, 很多慢性病的发生都与“浊”、“毒”的存在有关。历代文献虽对“浊”、“毒”有所记载,但有关“浊”、“毒。 的说法多散见于各类文献的片断描述中,且往往流于症状或病因的记录。对“浊”、“毒”的系统论述则不多 见,缺乏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所以对”浊毒”进行系统整理与探讨,可以丰富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病的病因学理论体系,有利于提高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生理病理认识及指导临床实践。 (1)“浊”、“毒”概念的渊源 “浊”最早含义是浊气,其含义又有二:一指饮食精华的浓浊部分:二是后来指呼出的浊气和排出的矢 气等,浊阴是指体内较重浊的物质,如二便、饮食浓浊部分等。至汉·张仲景,“浊”同“湿”,指浊邪. 湿浊之邪,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湿浊,即湿气,因湿性重 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轻清阳气的活动,故名浊。后世浊又指浊症,分便浊与精浊。便浊指小 便混浊之症,见于《时方妙用》、《丹溪心法》。精浊见于《证治准绳》以“浊病在精遭”,其症窍端常 有浊物,淋漓不断而小便自清,随浊物有血无血,亦分赤浊、白浊。便浊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尿路感染, 而精浊似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前列腺炎及淋病等病患。从上可知,“浊“之含义虽多,至后世大多与湿 有关。 “毒”本义指毒草,《说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但古代广泛引申运用,或指毒物,或指毒 害,或指罪恶,或指痛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