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马哲课程教案.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课程教案 2008~ 2009 学年第一学期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主 讲 教 师 杨小萍 职 称 副教授 系 (部) 名称 政法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限选课( ) 专业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总学时/学期学时 总学分/学期学分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授课学生系别/专业班级/人数 考核方式 考试( ) 考查( ) 教材名称 教 学 参 考 书 (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2.俞可平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3.冯友兰编,《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授课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从事专业 行政职务 授课章节名称 导 论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授课 时数 教学 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获得关于哲学的基本认识,本学科性质、特点、对象和研究的基本问题的初步了解,对哲学的历史发展线索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初步的哲学思维方式。 教学 要求 了解:哲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哲学的历史发展;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实质和意义;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熟练掌握:哲学基本问题; 教学 重点 哲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教学 难点 哲学的性质;哲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教学 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为主 采用多媒体教学 作业与 思考题 讨论题:小议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有用吗? 思考题: 1、怎样正确理解哲学的内涵?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3、唯心主义产生的原因?基本形态?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 5、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6.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出发,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阅读 书目或参考 资料 1、胡军著《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张汝伦著《思考与批判》,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 3、麦基编《思想家》,三联书店1992年出版. 教 学 后 记 二、课时教学内容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小结 导论 科学的世界与方法论 导言: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 (一)哲学是怎么样一门学科? 哲学是一门最具理论魅力的学科。学习哲学,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既不囿于成见又不流于空疏的理论思维能力,形成一种既奋发进取而又睿智通达的生活态度。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高理论境界,这就应是我们学习哲学的基本方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这是哲学最引人入胜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最感兴趣的而又最头痛的问题。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文是“PHILOSOPHIA”,由两部分组成,PHILO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合在一起,就是“爱智”的学问。后来,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了希腊文的拼法。 我国因长期与外界隔绝,接收西方文化较晚,直到明朝万历年间(1632年)才由一传教士将哲学传入中国,音译为“斐录所费亚”;因难念,又译为“理学”,意为讲理(道理、理论)的学问。但这一意译不完全确切。到清朝,有的学者改译为“格致”,取宋朝朱熹“格物致知”之意,表示哲学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哲学和科学一词一样,并不是我国学者的翻译创造,而是由19世纪日本哲学家西周首先翻译的。西周早年留学荷兰,明治前不久,回国在京都开办私塾,介绍西方学术思想。1874年,他出版了《百一新论》,将science译为科学,philosophy译为哲学。1896年,晚清学者黄遵宪看到日本人将它译为哲学,觉得很好,遂在日文著作中用哲学称谓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学说。1897年,梁启超第一个在日文中把它译为哲学,从此沿用至今。 把PHILOSOPHIA译为哲学,正确、贴切、合意。中国辞典中,向来就有“哲”字。《尔雅》中对“哲”的解释是:“哲,知也”。《尚书》“皋陶谟”中有“知人则哲”的说法。用“哲学”翻译“PHILOSOPHIA”,基本上做到了“信”、“达”、“雅”。 可见,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是关于智慧的学问。然而哲学就是智慧吗?,或者说哲学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呢? (一)哲学智慧是“爱智”,是对智慧的一种追求和追问,是把智慧作为自己的思考对象。 1、智慧与爱智 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

文档评论(0)

638922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