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常见问题.doc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常见问题
摘要:通过对组织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组织前提方案与操作性前提方案确定的方法、危害分析的实施要求、确认和验证的区别。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前提方案;危害分析
Abstract:This thesis elaborate on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organization’s prerequisite program and operational prerequisite program, the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 of hazard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alidation (method) and verification (method) by researching into the frequently occurred questions/queries during the process when an organization establishes and maintains its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food safety;management system;establish;prerequisite program;hazard analysis
1 引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5年9月1日发布了ISO 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我国也于2006年将该标准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并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为了更好地控制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但是,食品企业在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导致体系影响了体系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的有效性。PRP,prerequisite program)指在整个食品链(3.2)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操作性前提方案(operational PRP,operational prerequisite program)指控制食品安全危害(3.3)在产品或产品加工环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方案。
2.2 前提方案与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确定
2.2.1前提方案的确定
前提方案是食品企业生产、加工的最基本的条件以及日常的一些活动,食品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食品链位置及类型,选择和制定前提方案。如一个速冻方便食品出口企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速冻食品CAC/RCP08-1976)、《速冻米面食品》(SB/T10412-2007)、《出口速冻方便食品检验规程SN/T079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以及进口国的卫生规范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制定组织自己的前提方案。它可以包括: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构造与布局、厂房布局;空气、水、能源和其他基础条件的供给;包括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在内的支持性服务;设备的适宜性,及其清洁、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可实现性;对采购材料、清理(如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和产品处置(如贮存和运输)的管理;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清洁和消毒;虫害控制;人员卫生等方面。
一些已经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食品企业,在转换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有些仅仅将原有的良好操作规范(GMP)CAC)制定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实施步骤,但在危害分析的要求上和CAC/RCP1-1969, Rev.4-2003 《食品卫生通用规范》
进行危害分析。
原理二:
确定各关键控制点(CCPs)。
原理三:
制定关键限值。
原理四:
建立一个系统以监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
原理五:
在监测结果标明某特定关键控制点失控时,确定应采用的纠正行动。
原理六:
建立认证程序以证实HACCP系统在有效地运行。
原理七:
建立有关以上原则和应用方面各项程序和记录的档案。
3.1.2GB/T22000-2006中危害分析的主要内容
GB/T22000-2006的7.4条款规定的危害分析主要包括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危害评估、控制措施的选择和评估。
3.1.3两者在危害分析上的差异
CAC传统概念的HACCP体系与GB/T22000-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