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音乐课《黄河大合唱》教案.doc
高中音乐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模块名称: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
① 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② 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
③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
《黄河大合唱》为本课重点,起创作背景为只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
有气势地、富于表情地朗诵歌词以更好地体会该作品的感人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欣赏《黄河大合唱》部分内容,使学生了解抗曰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教材进行分析。
1、创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1938年冬,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的途中,目睹黄河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因此,他酝酿着一部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唤起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长诗《黄河吟》。在1939年,他在山西游击区坠马受伤,在延安治疗期间,冼星海到医院看望他,建议再合作一次,给抗敌演剧三队上新节目,光未然就把《黄河吟》改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写完以后,在一个窑洞里开了一个小朗诵会,自己亲自朗读全部歌词,冼星海听后激动的说:我有把握写好它,他在抱病期间仅用6天时间就使这部光辉的巨作,诞生在一个不起眼的简陋的土窑洞里。4月在延安初演,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出生在澳门一个贫苦的渔民和海员家庭,13岁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后入北大音乐专习所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音乐。1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性群众歌曲。如:《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做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3、作品简介: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展示)《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中音或男高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生二部合唱,混声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混声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这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曰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作品气势宏伟,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作品用朗诵作为主线连接起来,它的主题就是:抗曰救国。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这节音乐欣赏课!我们翻开中国近现代史,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曾经饱受了世界列强的分割和凌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同学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我们决不能忘掉那段惨痛的历史。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一部诞生在抗曰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板书)。
、新课学习:A、欣赏第四乐章《黄水谣》
①学生带问题欣赏《黄水谣》。
提出问题:a.作品的创作手法:A、对比B、重复C、模仿
???????????????b.作品的前后情绪有何不同?
②欣赏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③师归纳并做示范:《黄水谣》是歌谣式的三段体,采用对比手法写成,第一段旋律抒情、明朗,是苦难人民对过去黄河两岸美好、和平、宁静生活的遐想。第二段悲愤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控诉曰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
B、欣赏《保卫黄河》
中华儿女不能像猪羊一样任人宰割,我们要团结起来保卫全中国!
①带问题欣赏《保卫黄河》。
展示问题:作品的创作手法:A.对比???? B.重复???? C.模仿
?说一下歌曲的演唱形式欣赏后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③老师归纳:听完以后有什么感觉?(激昂、兴奋)情绪上与前几个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以生气勃勃的战争精神构成了它的音调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