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春秋战国的区域农业开发
春秋三百年间,各诸侯国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纷纷变法图强。当时东方各大国农业发展水平接近,所以能够交相称霸;秦地处西陲,虽亦称霸主,但相对来说尚比较落后,无力东扩。战国时期,铁器牛耕逐渐普及,传统农业确立,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东方各国面对秦强大的攻势,似乎只有招架之功,以致兵败地削,被秦逐个吞并。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中,区域土地开发一直没有停止,农业生态面貌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一下选取若干典型地区,分而述之。
1.齐国
齐原是周初在东方的封国,姜太公始封于此,当今山东一带。据《史记》记载,姜太公到齐之后,修明政治,顺应当地的风俗习惯,简化礼仪,发展工商业和鱼盐生产,因而四方人民多来归附,齐成为大国。后齐桓公立,任用管仲为相,整治内政和军制,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轻重,促进个体农户经济的发展,推广使用铁农具,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盛产鱼盐布帛,多桑麻之业,齐国很快崛起。
齐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齐开始称霸,二十三年救燕伐山戎,二十八年逐狄复卫,三十年侵蔡伐楚,与诸侯盟于昭陵(河南郾城县东),三十五年两次会诸侯于葵丘。这一时期,齐国最强大,率领诸侯南征北伐,尽据海滨之地,更享鱼盐之利。而且开疆辟土,种植桑麻五谷,增殖财富。《汉书·地理志》云:“齐地……东有甾川、东莱、瑯玡、高密、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千乘、清河,已南渤海之高乐、重合、阳信皆齐分也”。显然,齐的强盛与其农业区的扩大有直接联系。齐桓公之后,诸公子争权夺利,齐国内乱并走向衰落。后来,卿大夫田氏减轻赋税,“修功行赏,亲于百姓”,人民纷纷归附田氏。田氏最终打垮姜齐国君,取得了政权,齐国再度复兴。司马迁说:“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琊,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
2.晋国
晋国北部大部分为戎狄游牧地区,只晋南有封国,以农业为主。晋献公时,先后攻灭霍(山西霍县)、耿(山西河津)、魏(山西芮城)、虞(山西平陆)、虢(河南陕县)等小国,统一汾河流域,兼跨黄河南岸,是当时唯一可与齐相抗衡的国家。晋惠公四年,晋发生饥荒,向秦国购买粮食,秦穆公答应了。次年秦发生饥荒,向晋请求买粮,晋王不给,反起兵进攻秦国。秦大怒,也起兵攻打晋国。晋军战败,晋惠公被秦俘获,后被释放回国。晋王由此修明政教,实行爰田制,让老百姓长期固定使用耕地,“自爰其处”,提高其生产积极性。还赐给戎狄南鄙之田让其开垦,“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于是晋国的农业有了很大发展。晋文公当政时,减轻赋敛,救乏资贫,通商宽农,推动经济发展。并北和戎狄,尊崇周室,晋国威信大为提高,摆脱了内外交困的局面,所以能纠合诸侯,西拒强秦,南阻荆楚。
春秋后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其中韩魏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疏松,宜于农耕,是开发较早的农业区。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实行社会经济改革,使魏国成为强国。李悝作“尽地力之教”,督促农民精耕细作,增加粮食生产。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使常遭水旱之害、盐碱严重的河内地区,变成富庶的农业区。魏惠王时还开凿鸿沟,引黄河水灌溉农田。苏秦说魏,极力称道魏国庐田庑舍众多,农业发达,甚至没有刍牧牛马之空地。 赵之中心地区在华北平原上,境内有漳水、滹沱水、汾水穿过,人口稠密,农工商业均比较发达。从赵国的城市分布以及当时攻城掠地的情况看,赵当有三大农业区,一为邯郸农业区,二为晋阳农业区,三为灵寿农业区,其中寿灵本属中山,赵武灵王时赵灭中山,灵寿为赵所有。这三大农业区分别位于漳水、汾水和滹沱水流域,土地平坦,可资灌溉,农业繁荣,城市密集,经济相当发达,苏秦曾说:“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向北开拓疆土,除攻灭中山外,还北征林胡、楼烦,“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农业区逐步向外拓展,国势一度很强盛。
3.楚国
楚当今河南南部、湖南、湖北及皖北、苏南、浙东一带。楚自熊绎受封,便筚路蓝缕,开始了对国都丹阳(今湖北南漳县城附近)所在之沮漳河下游地区的农业开发。春秋初年,楚熊通请周室尊楚,自立为武王,控制随国,大肆兼并江汉平原上的弱小方国,开始垦殖江汉之南的僕地,并将之据为己有。楚文王时,为便于控制新领土,并向河南南部与淮河流域发展,将国都南迁至郢(今湖北江陵)。此后,楚逐步由一个地小势卑,以蛮夷自称的国家发展成为拥地千里的泱泱大国,具备了问鼎中原的实力,这显然得力于其农耕区的扩展。
楚人向来重视农业开发和水利建设。楚之中心地带处于江汉平原,多湖泊水泽,楚庄王时(公元前613—前519),便任用孙叔敖修筑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期思陂,促进了稻作农业的繁荣。后来楚人一直注重兴修水利,利用汉水、云梦之野和三江五湖附近的渠系,发展稻作农业。此外,春秋战国时期楚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