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教师、同等学历刑法复习题
1、纪某(男,1987年6月5日出生),在2001年6月之前纪某多次盗窃各类财物价值总计约40000余元。2001年6月5日,纪某被几个朋友邀请到一酒店吃饭,席间纪某等大声喧哗导致邻座几个客人(也是年轻人)不满,双方争吵,纪某一气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对方为首的一个小青年猛刺两刀,将对方刺倒在血泊中并当场死亡。纪某见此情景,心想杀人偿命这是自古规律,顿生外逃念头。在准备回家拿取外逃必备之物的途中,纪某看到一大款模样的人手提皮包,一边走一边打手机,心想该人肯定有钱,随即掏出匕首将持包人刺伤,把包和手机失抢走,包内有现金5000元等物。纪某到乡下外婆家躲避了一年多。2002年月10月份的一天,纪某出门闲逛,见路边停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路边一摆水果摊的老人撞死并把买水果的顾客撞伤。纪某不仅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纪某将该车以4万元的价格卖出。2003年3月27日纪某被抓捕,随后主动向司法机关交待了上述行为,而且还交待了曾经在半年前即2002年8 月,受好朋友之托捎带两包毒品,得劳务费5000元。根据案情:
请分析纪某的上述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从刑法角度分析并说明理由。
1、2001年6月之前的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纪某未满14周岁。
2、2001年6月5日的杀人、抢劫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纪某未满14周岁,根据司法解释,周岁计算是从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3、2002年10月份盗窃机动车、撞伤老人、卖车等行为,根据犯罪行为构成理论分别构成盗窃罪、交通肇事罪。但是此时纪某为15周岁,因此根据刑法第17条,纪某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4、2002年8月的捎带毒品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属于刑罚明确规定的已满14周岁承担刑事责任的八种犯罪的范围之内
(2)对纪某依法如何处理?
1、只追究纪某贩卖毒品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2、纪某主动交代属于自首行为,应从轻量刑。
2、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甲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自家草房里,用稻草盖好,刚要走开,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有死,于是拾起一块砖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请说明理由。
答: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甲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可见甲并没有致乙死亡的故意,也不存在故意伤害的行为,由此可以推断甲的主观为过失。结果是乙头碰石头死亡,所以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前一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行为已经终了;后面的行为是另起犯意,主观上是故意杀人的故意,客观上是针对尸体进行的杀害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不构成犯罪。
经法医鉴定,死亡原因是严重脑挫裂所致。
问:李某与张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张某有杀人的故意,也实施了杀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有伤害他人的故意,也实施了伤害刘某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8450元,逞强不还的事实,向他们的朋友蒋某、史某、尹某、杨某诉说,取得他们的同情,随即提出要他们四人帮助将王某捆绑起来,对这个“骗子”施以教训,让其还钱。某晚,朱、魏带领上述四人乘王某看完电影独自回家之机,将其拦截捆绑,送到被告人朱某家中,使王失去了人身自由。蒋、史、尹、杨四人参加完捆绑离开朱家时,尹某突然想起,在朱、魏同去抓王某途中,魏某曾流露身藏剧毒农药,担心朱、魏可能将杀害王,使他们受到连累。四人商量后,两次返回朱家窥视,并告诫朱、魏“不要害人性命”,朱、魏二人表示“你们放心好了,不会出事的”。蒋某四人信以为真,便各自回家了。当晚,朱、魏对王施加毒刑后,撬开王的嘴,将剧毒农药灌入,致王某于次日凌晨死亡。
请根据刑法理论,析朱、魏及蒋、史、尹、杨等人行为的性质?
朱、魏:故意杀人的共犯。之前的绑架行为只是杀人行为的方法行为,二人的故意没有改变。
其他四人:非法拘禁的共犯,根据高院的司法解释为取得债务为目的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构成非法拘禁罪。朱某、魏某捏造王某曾以买音响为名骗取他们人民币8450元,其他四人并不知情。 为取得债务为目的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构成非法拘禁罪
5、一天,被告人张某在住宅区行窃,当他从阳台进入屋内的时候,看见邹某正在撬箱子,遂喊道:“你小子在这里干活!”邹受惊,弃箱欲逃,被张拉住。邹转头一看,原来是老相识,便说:“这箱子真难撬!”两人便合伙来干,终于将箱子撬开,窃得人民币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