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给药系统.ppt.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皮给药系统.ppt,经皮给药系统,经皮给药治疗仪,经皮给药,经皮给药制剂,pptv云点播系统盘删除,pptv云点播系统盘,人体八大系统ppt,系统脱敏法ppt,消化系统ppt

经皮给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也称为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D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剂型。 1981年 第一个经皮给药系统上市 东莨菪碱 (Alza发明,Ciba-Geigy上市) 11个药物:东莨菪碱、硝酸甘油、可乐定、雌二醇(含或不含炔诺酮或左炔诺孕酮)、睾酮、芬太尼、尼古丁 和利多卡因 40-50种正进行评价、试验 透皮给药系统优点: 1)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影响,个体差异小 2)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 3) 血药浓度恒定,避免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反应 4)使用方便,随时中断给药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第二节 皮肤的结构和生理 表皮(epidermis)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器 毛发 皮脂腺 汗腺 第三节 药物经皮吸收过程 一、给药系统中药物的释放 1.骨架型 药物溶解于骨架中 2.膜控释型 均质膜 微孔膜 二、药物通过皮肤的途径 三、皮肤的代谢与贮库作用 皮肤内存在着一些代谢酶,主要在活性表皮内。主要积累部位是角质层 四、药物在皮肤内的渗透过程 1.角质层内扩散系数:10-9~10-13 cm2/sec 2.活性表皮中扩散系数:10-7cm2/sec左右 五、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动力学 Fick定律 第四节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一、药物性质 1. 药物分子大小  Stokes-Einstein定律    KBT  D = ───── 6πηr 2. 熔点  3. 溶解度与分配系数 4. 分子形式 二、生理因素 种族与个体差异 皮肤渗透性的部位差异(阴囊>耳后>腋窝区>头皮>手臂>腿部>胸部) 皮肤水化 疾病状态 其它 三、剂型与制剂的影响 剂型 给药系统组成(介质、处方中成分、高分子材料基质、皮肤表面和给药系统的pH) 第五节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 药剂学方法:透皮吸收促进剂、脂质体等 化学方法:药物结构改造,透皮前体药物 物理学方法 :离子导入、电致孔、超声波导入、无针技术等 理想渗透促进剂: 无药理活性、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 迅速起作用 不引起体内营养物质及水分损失 与药物、基质和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 无嗅无味 促进剂促进透皮吸收的机制: 改变角质层类脂排列 影响角质层水合作用 溶解皮脂腺管内皮脂 扩大汗腺和毛囊开口 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 ①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卵磷脂) ②有机溶剂类(乙醇、丙二醇、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甲酰胺) ③月桂氮卓酮 (laurocapam,azone)及同系物 ④有机酸、脂肪醇(油酸、亚油酸、月桂醇) ⑤角质保湿与软化剂(尿素、水杨酸、吡咯酮类) ⑥萜烯类(薄荷醇、樟脑、柠檬烯等) 第七节 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 一、药物选择与剂量设计 (一)选择药物的一般原则 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胃肠道的降解、通过胃肠道粘膜与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半衰期小和需长期给药 使药物的血浓度平稳地保持在最佳治疗范围内 药物剂量小 病人可接受最大面积为60cm2 足够大的透皮速率 经皮给药系统选用药物的最适条件      ────────────────────────── 物理化学性质 药理性质 ────────────────────────── 分子量600 (300) 剂量小 (50 mg/d) 熔点 200℃ (150 ℃ ) 生物半衰期短(5 h) 溶解度:在液状石蜡 首过效应大 与水中都大于1 mg/ml pH:饱和水溶液在5~9间 对皮肤无刺激性、 不发生过敏反应 (二)经皮给药系统的剂量 TDR = Css×Vd×k = Css×CL  经皮给药系统的面积A应是 TDR×24 A=─────── 60 cm2 透皮速率×24 二、经皮给药系统的组成 1. 复合膜型经皮给药系统 背衬膜、药物贮库膜、控释膜、胶粘层和保护膜 背衬膜:铝塑膜 药物贮库膜:药物分散在聚异丁烯等压敏胶中,加入液状石蜡作为增粘剂

文档评论(0)

wd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