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浅层断裂系统分带、分段变形格局及差异隆升对比.pdfVIP

龙泉山浅层断裂系统分带、分段变形格局及差异隆升对比.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86 ·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2014 龙泉山浅层断裂系统的分带、分段变形格局及差异隆升对比 李英强 何登发* 梅庆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龙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地区,龙门山中南段冲断带东侧,为川西前陆盆地东部边界。本文依据断 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泉山构造带二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密集解释,利用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约束了龙 泉山地区的差异隆升时序。龙泉山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和上下分层的特点。龙泉山构造行迹明显, 呈 NE -SW 向,南高北低,轴部平缓,两翼倾斜,东西两翼各发育 1 条走向逆断层,并且各包含 5 条 区域断层(王伟涛等,2008 ;于佳男等,2013 ;Li et al., 2013 ),沿东西两条断裂带分别称为龙泉山东 坡带和西坡带。龙泉山北段以倾向 E 的西翼断层为主断层,主断层源于雷口坡组膏岩层,剖面形态西 高东低,构造样式为水平滑脱断层和反冲断层组成的构造楔;龙泉山中段以倾向 SE 的西翼断层为主断 层和倾向 NW 的东翼断层为反冲断层,褶皱形态近似对称,构造样式包含多次转折的断层转折褶皱、 纯剪切断层转折褶皱和生长断层转折褶皱等;龙泉山南段以倾向 NW 的东翼断层为主断层和倾向 SE 的 东翼断层为反冲断层,剖面形态为东高西低,以正向冲断为特征,构造向东凸出,构造样式为正向前翼 突破断层转折褶皱。龙泉山上下构造分层明显,依据深浅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可将其划分为基底—下三叠 统的深部构造层和中三叠统—第四系的浅部构造层。龙泉山颇具特色的分带、分段性与其浅部构造层破 裂时序性密切相关。利用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对龙泉山背斜带进行了热史模拟,结 果表明龙泉山东坡断裂带和西坡断裂带的中-北段构造隆升时间较为一致,而与南段构造隆升时间存在 差异。龙泉山中-北段西坡带于晚白垩世(99 Ma )开始快速隆升,古新世缓慢隆升(65 Ma ),中新世 (10 Ma)以来急剧隆升;龙泉山中-北段东坡带于晚白垩世初(99 Ma )开始快速隆升,晚白垩世至 中新世中期(97 -10 Ma)处于稳定阶段,中新世(10 Ma)以来急剧隆升;龙泉山南段西坡带于晚白 垩世(99 Ma )开始快速隆升,古新世缓慢隆升(60 Ma ),晚于中北段 5 Ma,中新世(15 Ma)以来急 剧隆升,早于中北 5 Ma;龙泉山南段东坡带于晚白垩世(99 Ma )开始快速隆升,晚白垩世至古新世(97 -50 Ma )处于稳定阶段,始新世(55 Ma )开始缓慢隆升,晚于西坡带5Ma,中新世(15 Ma)以来加 速隆升,与西坡带一致。 参考文献 [1] 王伟涛,贾东,李传友,郑文俊,魏占玉. 四川龙泉山断裂带变形特征及其活动性初步研究. 地震地质,2008,30(4) , 968 -979. [2] 于佳男,李忠权,曾庆,李洪奎,罗寿兵. 龙泉山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扭动形迹成因探讨.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36(3), 1-3. [3] Li, Z.G., Jia, D., Chen, W. Structural geometry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ongquan anticlinein the Longmen Shan fold-and-thrust belt, eastern Tibet.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3, 64, 223 -234. 资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 。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