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之所必无”和“情之所必有”--从《狮吼记》柳氏形象透视晚明文人的文化心态.pdfVIP

“理之所必无”和“情之所必有”--从《狮吼记》柳氏形象透视晚明文人的文化心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之所必无刀与“情之所必有 ——从《狮吼记》柳氏形象透视晚明文人的文化心态 (中国传媒人学孟梅) 【内容提要】汪廷讷《狮吼记》是一部以惩诫“妒妇”、实现高台教化为目的的戏曲作品, 然而作者却把“妒妇”柳氏塑造成为既美且慧、对丈夫有挚爱深情的女性。通过对柳氏形象 的分析,可以解读晚明文人在正统的纲常思想与心学思潮双重影响下,矛盾复杂的文化心态 和性别意识。 【关键词】《狮吼记》 “情”“理”对峙 性别意识 在明代汗廷讷的戏曲作品中,《狮吼记》是最受剑称道的一部。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 中称赞为“曲白恰好,迎越吕朝他本。”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中评价:“其描述美妻之积威, 惧内者之懦怯,极为逼真有趣。此种情境,中国戏曲描叙之者殊群。”∞青木正儿在《中国近 世戏曲史》中亦云:“此记关目甚佳,明清滑稽剧中最为杰出,不容他人追随者。”@《狮吼 记》是在宋代苏轼诗“龙丘居十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勿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 然。”的基础上,融民间传说各种“惧内”故事于一体,充满诙谐调笑的家庭伦理喜剧。自 从问世以来,场中搬演不断。至今,《狮吼记》依然活跃在京剧、越剧、昆曲、粤剧等剧种 舞台上,展现出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狮吼记》之所以受到,“大观众的喜爱,除了它诙谐 滑稽的喜剧魅力之外,更冈为剧中独具的解读空间,尤其是作者对剧中女主人公柳氏的塑造 上,充分折射出晚明文入在传统纲纪与人性意识的双重影响F,“情理对峙”的文化心态。 汪廷讷为安徽休宁人,徐朔方根据明清文人的记载,推断汪廷讷生卒年应为1569到 1628年前后。@也就是说,江廷讷主要生活时代在明万历年间。万历时期正是以阿1明心学为 哲学基础的各种文化思潮蓬勃发展的时期,文人的思想在“童心”、“至情”等学说的影响下, 产生了“情理对峙”的文化思潮。“情理对峙”不仅仅体现在不同文人的论战上,更着重体 现于文人自身在“情”与“理”之间的挣扎抉择。《狮吼记》剧本的创作,据作者的本意, 是为了“以幽冥恐惧之,以菩提化诱之,则凶人可善,善人可佛”、“欲使天下强妇悍婢归顺 于所天。”锄然而,在书写过程中,作者在有意无意之间,对“妒妇”柳氏的塑造警现宽容甚 至欣赏之意,致使我们今日读来,柳氏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另类”女性形象。 首先,作者塑造了柳氏的“妇容”。剧中以正旦扮演柳氏,即剧中女主角。柳氏甫一登 场,便给人留下既美丽义端庄的印象:“脸似芙蓉腰似柳,眼波湛湛横秋。云鬟斜弹玉搔头, 羞逞风流,难掩风流。”而丈夫陈憬情不自禁地赞赏:“娘子,你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 一段云,到来不语自生春。”可见柳氏的美丽并非自我标榜。在以男性为书写主体的文本中, 女性多是以被观察、被塑造的“客体”形式存在的,对女性外部形象的塑造直接反映出创作 主体对女性的肯定或否定态度。毫无疑问,《狮吼记》中的柳氏作为一个“妒妇”,是被惩戒 和批判的对象。在明之前大多数涉及“妒妇”的文人笔记、小说戏曲中,“妒妇”的外貌或 模糊不清,或被丑化为恶俗丑陋。然而《狮吼记》的作者却在有意无意之间,旗帜鲜明地塑 造了一个美貌的“妒妇”,美貌,消减了人{I’J对“妒妇”的反感,也足以说明在作者心目中, “妒妇”的形象已经不那么“丑恶”了。 ①郑振铎《文学大纲》第24章广两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青木正儿《中国近代戏曲史》第9章商务印书馆 ③参见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④汪廷讷环翠堂刻本《狮吼记》卷首小引转引自仝婉澄《论环翠堂刻本狮吼记》 《文化遗产》2009 年第2期 其次,作者不止一次地肯定柳氏的才华。剧本第二折陈傈登场时对妻子的嫉妒颇有微词, 但还是说“娘子虽多咏雪之慧,却少判荐之风。“‘咏雪之慧”,说明在风流才子陈傈的眼中, 柳氏是一位秀外慧中、才华堪比谢道韫的女子。在第十一出《谏柳》中,苏东坡以三纲五常 为依据对柳氏进行“劝诫”: 尊嫂,轼闻妇道以顺为正,从一而终,是以牝鸡司晨,长舌阶厉。尊嫂何不恪遵四 德之训,甘犯七出之条,季常有何得罪,而令其长跪池头?窃恐夫既不夫,妇亦不妇, 伤风败俗,逆理乱常。不可不可. 柳氏针锋相对予以反驳: 苏大人,奴家虽系裙钗贱质,颇闻经史懿言.自古修身齐家之士,先刑寡妻,乃治 四海。古之贤妇,鸡呜有警,脱簪有规,交相成也。齐眉之敬,岂独妇顺能彰?反目之 嫌,只缘夫纲不正。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