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文学的存在形态和运动方式——关于“一体化”与“多中心”的辩识.pdfVIP

世界华文文学的存在形态和运动方式——关于“一体化”与“多中心”的辩识.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登翰 世界华文文学的存在形态与运动方式 ——关于“一体化”和“多中心”的辩识 世界华文文学的命名与诠释,是一个关涉到对这一学科性 质认识的元命题。因此,它几乎伴随着这一学科从诞生到发展 的每一阶段,并不断被人们提出。《东南学术》2004年第一期 周宁博士主持的“学术圆桌”,再次以“开放的诠释”来释义 世界华文文学,就具有新一轮讨论的学术冲击力。我想它的意 义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一体化”和“多中心”来定义世界华文文学,从 而希图建立一个华文文学研究的全球性视野和学术范式,并以 此来消解曾经受到质疑和责难的“中国视野”和所谓的“中国 中心”。①这一论题的开放性诠释,实际上广泛地涵括了世界华 文文学的发生学背景、存在形态、运动方式、总体格局与多元 发展关系,以及研究的角度、视野、出发点和范式等等。足见 这一论题的重新提出,以及它的衍化所可能涉及的讨论空间的 广度和深度,对于当前的华文文学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冲击力 和重要性。 3 多,丸,爻,化,语,现,奇,诫,牟,爻,爻,海 二、多元的参与。这次论题的提出,以“学术圆桌”的方 式,不仅有大陆学者,还有台湾、香港的学者以及东南亚(新 加坡)的学者参加,在互相呼应、质疑、补充和周圆中,改变 了大陆学界以往讨论中的“单边化”现象,呈现出与这一论题 相一致的“世界性”特点(虽然还不够广泛)。我们曾在一篇 讨论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升级”的文章中②,呼吁建立华文文 学研究的多重对话空间。不同地区研究者的不同学术身份、背 景、视野和角度,聚焦一个共同命题,在不无差异的诠释中尤 能突显出事物的多面性和多重性。 由于这次讨论所关涉的问题对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 性,因此不能不作一些审慎的思考。我愿意将心存的疑问提出 来,供大家进一步讨论。 首先是关于“一体化”的问题。 “一体化”这个概念最初来自于西方的政治学,指的是在 “国家中心论”的前提下,寻求各个政治共同体逐步走向单一 共同体的行为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一概念为西方经 济学所借用,所谓“经济一体化”指的是独立国家彼此间经济 边界的逐步消失和这些经济体最终聚合成为单一的实体。80 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和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传统政 治学的方法重新介入经济学的研究而为人们所重视。新的政治 经济学理论强调“一体化”既是一个政治过程,也是一个政治 与经济互动的过程。因此它的内涵就包括了国家间政治、经 济、社会、文化等多维互动的一个综合过程。各个国家和个人 都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调整、改变各自的社会一政治态度和行 为,从而结合成一种综合的政治一经济一安全共同体,在这个 过程中,培育一种“共同意识”③。由此可见,“一体化”无论 作为政治学、还是经济学抑或政治经济学的概念,都是旨在建 4 垒,球,执,凳,弋,诵,警,爻,爻,海,瓷,每,悻,鸯 立一种不同国家政治的、经济的或政治一经济的共同体,是一 种政治、经济行为和过程。“一体化”的概念后来也被引人中 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据中国当代文学的著名研究者洪子诚教 授的分析,这一概念的引人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主要 是用来对50一70年代这一阶段文学进行概括。他认为,在20 世纪的中国文学中,从“左翼文学”到延安时期的“改造”, 再到建国后居于绝对地位的“工农兵文学”,有一条一脉相承 的路线。“一体化”首先是指这条文学路线的演化过程,即 “一种文学形态,如何‘演化’为居绝对支配地位,甚至几乎 是唯一的文学形态”;其次,“一体化”指的是这一时期文学组 织方式、生产方式的特征,即“通过高度‘一体化’的组织方 式,建立高度组织化的文学世界”;第三,“一体化”又是这一 时期文学形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题材、主题、艺术风格、 方法的趋同倾向”。因此,“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持续 的、充满激烈斗争的过程,是各种文学主张、文学力量在规范 与挑战、控制与反控制的激烈斗争中,左翼文学的激进思潮如 何一统文学的体制化的过程。④ 以上诸种关于“一体化”的概念内涵和行为,是否适合用 于世界华文文学呢?如果要用,那么我们是在何种涵义上来使 用这个“一体化”概念呢?世界华文文学又将如何实现和是否 可能实现这个“一体化”呢? 种种追问都使我们趋向一个否定的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