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述古代文论中的“内感
殷学国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诗言志”是中国文学批评的开山纲领。∞自《尚书》提出此三字真言后圆,诗序和汉
志把“志”理解为“感物”之“心动”。铆魏晋论文重心由“言志”转向“感物”嘞,并在
文学创作上形成“体物”之风气。作为“诗言志”命题的延伸和演变,“物感”说成为古
代衡文论艺者和今日文论界谈艺之恒资。人心善感,感非一端。除了“物感”说所言对自
然风物和社会人事等外物的感受外,对创作者身体内部活动的感受即“内感”,也应该成
为研究者考察的对象,也应当看作是“物感”说理论的必要延伸。不过,尽管古代文论中
存在着这方面的资源,却未能引起研究者足够的注意。笔者试图通过对古代文论中“内感”
材料的梳理,发掘这方面的资源,分析古代文论中部分语焉不详的命题,揭示“内感”的
构成要素。
所谓“内感”是相对于自然、社会外物而言的,指的是主体对身体内部生命活动的体
验和反省。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中,老庄一派的思想家对“身体内感”有深刻的论述。
《老子·三五章》:“道之出I:1,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庄子·人间世》:“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郭象注:“夫落
使耳目闭而自然得者,心知之用外矣!故将任性直通,无往不寞,尚无幽昧之责,而况人
间之累乎?”
《庄子·骈枝》:“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予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
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在对“道”的描述中,在否定了身体器官向外探询的同时,《老子》暗示了感知的内向维
度。与《老子》相较,《庄子》明确强调器官感知的内向转化,同时排除了感觉认知的外
向维度;而且,突出了内向感知的妙用——坡主体耳聪目明,清晰透彻的了解自己。
鉴于耳、目对于人体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意义和习见常用,古人常以“内视”、“内听’’
喻说“内感”。《庄子·列御寇》已有“内视”的说法,“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
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后此的思想者,承老庄之余绪,于思想资源和概念术语两
方面多有沾溉。
《史纪·商君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曹植《辨道论》:“愿得少盲,专一内视,情不外鉴。”
《後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励节。”
《晋书·挚虞传》:“其有日月之眚、水旱之灾,则反听内视求其所由。”
分疏而言,《庄子》“内视”是视心之本然,《后汉书》“内视”是谓反省自讼,《辨道论》、
《晋二抟》“内视”是谓精诚致思,而《史记》则对“反听内视”予以释义和说明。“内视反
听”除了能够使精神纯一、耳聪目明之外,还具有养生保真的功能。
《答难养生论》:“内视反听,受气啬精.”
∞朱自清:《诗言志辨》
霉《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诗大序正义》:“故《虞书》谓之‘诗言志’也。包管万虑,其名日心;感物而动,乃呼为志。志之所
适,外物感焉。”《汉书·艺文志》:“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把两段文字联系起来理解,就可以
得{Ij这样的结论:诗所言之志乃起于感物之心动,所感之物乃外物。诗言志蕴含着感物I伍动的内在心理根
据。
霉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
物吟志,莫非自然”,“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
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265
《黄庭内景经》:。内视密盼尽睹真,真人在已莫问邻。”
《神仙传》:“黄敬学道于霍山,复入中岳。专行服气断谷,为吞吐之事,胎息内视。”
内感既是对生命的体验与反观,又是修炼身心的方式:既能强枝,又能固本,体用双修,
“久而愈新,用而不竭”∞。由上可知,“内视反听”简直算得上--f-j“功夫”。沈作拮《寓
筒》中的一段文字更能说明“内视反听”的功夫性质,“予尝客寓楼居,楼下市声喧杂,
初若不可耐。洗心内听,一二日后寂无所闻,盖与逃空谷者略无少异。以此自悟,能从耳
根返源,无所往而不静也。闻盖尘耳。”在这里有无“内听”功夫成了区别品格真俗、境
界高低的界限。
相对于“内视”、“内听”而言,“内感”一词出现较晚,且义界不一。《盐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图绘在地世界%3a文化地景考掘对历史空间规划设计的意义——以马祖北竿的文化空间田野调查为例.pdf
- 生态文明%3a需要深入勘探的学术疆域--深化生态文明的研究的10个思考.pdf
- 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方式的完善.pdf
- 生态文明的科学基础和人文视角浅析.pdf
- 生态文明的展望%3a“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pdf
- 生态文明和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城镇空间构想--以苏州高新区为例.pdf
- 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pdf
- 生态文明建设的悖论和反思.pdf
- 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pdf
-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的研究--以台湾地区环境公益诉讼为例.pdf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培优】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