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隐喻论文英汉人体隐喻认知性分析.doc
人体隐喻论文:英汉人体隐喻认知性分析
【中文摘要】隐喻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自从2000多年以来,隐喻由于其与语言的密切关联性,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词语层次上的修辞方式,仅仅是语言的装饰,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就主要局限在语言层面和修辞手法上。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开始。在书中,作者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思维源于入的生物本体,及由此感知的躯体经验和生活环境的自然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人类基本的意象图式经验结构,即源认知域,再通过隐喻模式,具体的基本概念被映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即域中去。人类的认知规律总是遵循着由近及远,由自我到非自我,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由具体到抽象,由实体到非实体的顺序逐步展开的,所以在认识外界万事万物的时候,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遵循着“近诸取身,远诸取物”的规律,也就是说,人们总是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基准来衡量周围其他的事物,把对人体的认知经验用到对别的对象的认知上,把用于人体的概念投射到别的对象上面,从而建构新的概念,这就是人体隐喻化。(荀苗,2008)在早期的人类时代,远古人类就是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衡量周围事物的标准,将身体的各个部位或者器官以各种方式投射于自身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以此通过人体隐喻化的认知方式来不断的认识世界。由此可见,人类的认知最先起源于人类自身,人体隐喻化在人类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通过人身体隐喻研究,人类可以认识和了解那些复杂和抽象的概念。然而,由于不同的民族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环境的不同,反映在人类语言中的人体隐喻化概念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映射理论(The Cross-domain Mapping Theory),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以及约翰逊的意象图示(Image Schema)等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英汉语中大量人体隐喻词及表达方式的分析,主要回答如下问题:1.英汉语中存在的人体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是如何构建的?又是怎样被理解和表达的?2.怎样理解两种语言中存在的人体隐喻的异同现象?同时通过分析人体器官概念隐喻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的语言系统体现了人类相似的认知过程——即通过具体的身体经验的隐喻化去理解抽象的情感,心理,思维等,从而不断理解和认识世界。2.人类的认知方式起源于自身,具有基于其身体经验的普遍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
【英文摘要】Metaphor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human languages. Due to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anguage, metaphor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from various fields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Traditionally, metaphor was viewed as a figure of speech in the word level, and primarily decorative and ornamental in nature. So at that time, the study of metaphor was almost confined to the literature and rhetoric field. The publication of Metaphors We Live by, written by Lakoff and Johnson, marks the outset of the cogni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the book, the authors claim that 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our language and thought and it is not only a figure of speech, but also more fundamentally a form of thought, a way of thinking. And as a basic cognitive structure, metaphor allows us to comprehend a relatively abstract concept by virtue of a more concrete concept.The basic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能源集团网络安全攻防知识培训(分享版)(1).pptx
- 2025年党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湖南公务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mPGES-2作为吸入全身麻醉药物异氟醚作用靶点的应用.pdf VIP
-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pdf VIP
-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类训练专题13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烟草质量检验竞赛通用知识题库-上(单选、多选题库).docx VIP
- 德育常规工作培训(1).pptx
- OMRON欧姆龙安全产品F3SG-SR PG系列安全光幕 多光束安全传感器F3SG-SR PG 系列 F3SG-□SR□系列安全光幕 用户手册.pdf
- 保险的培训资料1—开拓准客户.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