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doc

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doc

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 高二年级2013——2014学年度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本卷为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喜大普奔”是最受亲睐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揉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A.文化B.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D.互联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络媒体的高度发展 3.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一致的是 ③耳濡目染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说明 A.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人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A.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7.《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唐代高僧慧能把印度佛教中国化,创立禅宗,他的《六祖坛经》是中国人写的唯一被尊为“经”的佛教典籍,被译成多国文字,流布五大洲。这表明 C.伟大人物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9.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其在世界许多地区“生根发芽”,并有“茁壮成长”的趋势。孔子学院正成为新时期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窗口。这一趋势有利于 ①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②吸收世界各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④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10.近年,随着互联、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新媒体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以电视、报纸和户外为主体的文化传播格局,转向电视、互联、报纸、户外并存的新格局。这说明 A.文化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B.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C.新传媒出现是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 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最常见的手段 11.随着络的迅速发展,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络动漫、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技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络文化。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C.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D.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最大限度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促进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该方针旨在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 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