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58.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的诗歌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不如其他著名诗人,但从宋代以后地位越来越高,这是由于接受者的人生追求、审美趣味、期待视界发生了变化。如果客观地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角度来看,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开创了田园诗,二是开创了自然平淡的诗风。 田园文学从东汉后期开始,主要表现在赋中,后来有些文也写田园题材,诗中很少此类内容。同时这些田园题材大都有贵族化的特点,往往写士族的庄园的生活,不是普通的农村,更没有劳动生活。 陶渊明对这一题材有所开拓。其田园诗写归田的愿望,写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写自己的读书、饮酒和亲情,更写出了劳动的生活和感受。这都是以往的田园作品所没有的内容。这是平民化的作品。 自然平淡的诗风在陶渊明以前没有。特别是在两晋时期盛行绮靡诗风或“平典似道德论”之作。晋宋之际开始追求清新自然之作,陶、谢是代表。而陶之平淡又是他人所无的。陶渊明的审美趣味深契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众美从之。” 陶诗的艺术特色首先是“真”:诗中表现诗人真实的生活,真诚的思想,毫无矫饰做作,不加掩盖。有什么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发自内心,出于自然。诗中抒发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验。由于是亲身经历的生活、发自内心的感受,全从体验中来,因此有一种人不及知而我独知之妙。 例如《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酬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集》图 诗中还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真率的个性。诗人对他人一片赤诚之心,推心置腹,毫不客套,不拘俗礼,任意而行。 《归园田居》其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平淡。诗中写平常普通的生活内容,表现平和宁静的心境,很少出现人与外在环境的剧烈冲突,没有强烈的大喜大悲,更没有文人陈陈相因的满腹牢骚。 诗的形式平易朴素。“文体省净,殆无长语”(钟嵘)。少用比兴,多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少用对偶,无繁词赘句。选用平常本色词句,洗净铅华,浅显明白,如话家常。但语言生动传神,注意锤炼动词。句式散文化,一气贯注。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渊明逸致图》 这首诗写初归田时的感受。全诗除了几处比喻之外,都用白描手法,毫无雕饰和渲染,也没有华美的辞藻。语言清新自然,在平淡的外表下,写出了作者的对田园生活的作物体验,表现了他的旷逸冲淡的情怀。 陶诗另一个特点是平淡而有味,意境悠远,耐人咀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发纤(禾农)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诗中写了个人的独到体验,有一种悠然自得,自言其乐之妙,韵味无穷。 诗中包含人生与宇宙的哲理,情、景理高度融合,耐人寻味。诗人追求人与自然的相亲相合,最终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诗的意境高远,超凡脱俗。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写田园生活的乐趣,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闲适高雅的情趣。诗人从平凡的生活和普通的景物中,体味出宇宙和人生的真意,最终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诗的首尾都有新奇的议论,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王国维把这首诗当作“无我之境”的代表。 另外,陶渊明的诗歌也不全是平淡风格。《咏荆轲》等作品就体现了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 三、陶渊明的文与赋 陶渊明作文不多,但自然真挚,不事骈偶雕琢。《五柳先生传》是自娱之文,又是自我写照,“时人谓之实录”。《与子俨等书》披露心迹,写自己“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为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