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设计方法》有限元实验报告.doc
《现代设计方法》有限元实验报告
班级:XX机设(X)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实验地点:A1楼机房 实验时间:XXXX.XX.XX 教师:XXX
实验题目:中心开孔悬臂梁有限元分析
1、实验目的:
(1)了解有限元分析阶段(建立有限元模型,完成单元网格划分采集处理分析结果Edit→选择默认平面应力问题→236.pbm
④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Edit→选择Geometry→选择Model→选择Add Vertex→回车→用键盘上Tab键切换 设X=200,Y=500,
继续设点(200,500),(400,500),(900,500),(1000,500)
(600,450),
(600,350),
(200,300), (1000,300),
⑤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Add Edge→选择Arc angle→填0→建立悬臂梁的四条边平面图
⑥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Add Edge→选择Arc angle→填180→建立悬臂梁中心的开孔平面图
(2)完成单元网格划分Edit→选择Mesh→选择Set Spacing→用定在界面上的光标选定所建模型的最左端
左上角端点(轴两端弯矩大)→设置Spacing=30→同样用定在界面上的光标选定所建模型的最左端左下角端点(轴两端弯矩大)→设置Spacing=30→光标选定圆的最上点和最下点(孔
周边应力大)→设置Spacing=25→光标选定所建模型的最右端右上角端点(轴两端弯矩大)→设置Spacing=40→光标选定所建模型的最右端右下角端点(轴两端弯矩大)→设置Spacing=50(受弯矩和应力)
②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Build All→显示网格的划分
③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Remove Mesh→光标选定悬臂梁中心的开孔(删掉多余的网格划分)
④按键盘上的Esc键(两次)→选择Label Blocks→回车→命名为B1→回车
⑤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Label Edges→光标选定悬臂梁平面图的位于左边的那条边→命名为e1→回车
⑥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Label Edges→光标选定悬臂梁平面图位于上边均布载荷的那段
→命名为e1→回车
⑦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Label Vertices→光标选定悬臂梁平面图右上角点→命名为V1→回车
⑧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Find Label(查看命名是否齐全)
⑨按键盘上的Esc键(两次)→选择Save→选择yes
(3) 采集处理分析结果A:
①选择Edit→选择Data→选择OK→选定Label B1→设置相应参数 Ex=2.06e11,Ey=2.06e11,Ez=2.06e11→回车
②按键盘上的Esc键→选定Label e1→用键盘上Tab键切换,按键盘上空格键设置相关参数。δx =0+0·x+0·y mm, δy=0+0·x+0·y mm, P=0+0·x+0·y(N/m^2) →Enter→OK→Enter
③按键盘上的Esc键→选定Label e2→用键盘上Tab键切换,按键盘上空格键设置相关参数。
f x=0(N/m^2), f y=-500(N/m^2) →Enter→OK→Enter
④按键盘上的Esc键→选定Label V1→用键盘上Tab键切换,按键盘上空格键设置相关参数。f x=0(N/m), f y=-10000(N/m)→Enter→OK→Enter
⑤保存并退出
B:
① 选择菜单栏上的Results→选择Solve Problem→选择yes→View→Color Nap→观察整体所受应力和弯矩状况
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View→选择Tresca→选择Tresca tress→观察任一点所受应力状况
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Values→任意选择几个点,其应力如结果及分析所示
④ 按键盘上的Esc键→选择X-Y Plot→选择Edit Contour→选择Add Edge→光标选定平面图中任意线段 选定线段 其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
4、结果及分析
①分析结果
②点(X=200,Y=500)其应力情况为
δ=0.00000N/M2 δX=0.00000 N/M2 δY=0.00000 N/M2 δ1=1109600 N/M2
δ2=-16029 N/M2 δz=0.0000 N/M2 δTr=1125600 N/M2 δMi=1580600 N/M2
δMo=1125600 N/M2 δpr=1580600 N/M2
③colro map
④X-Ypoin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银行零星装饰维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2024年民航安全检查员(五级)资格理论考试题库(重点500题).pdf VIP
- 挫而不折+破茧成蝶+——挫折教育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亚洲人文环境》教学课件.pptx VIP
- 医院手外科进修汇报.pptx
-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共34张PPT】.pptx VIP
- 鹅卵石道路的铺装步骤与方法.doc VIP
- 上海科技大学毕业答辩PPT模板.pptx VIP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7.2《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课件.pptx VIP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单元备课教案青岛版六三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