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题调研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13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D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3-4题。 3.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 A.a、b、c B.c、b、a C.c、a、b D.b、c、a 4.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B D 能源生产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 GDP重心变化轨迹 5. (2012·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1.根据剖面线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2 绘制剖面示意图要注意找准剖面线起点、终点、转折点、最高点、最低点这些关键点的准确数值。找准剖面线与等高线 交点的数值 6. (2012·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水”多的原因需要考虑水的来源,“沙”多主要考虑含沙量的大小。 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 “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 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辽河支流西辽河流经广阔的高原沙地,植被覆盖率低,河水含沙量较大,且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因此素有“西沙”之称;辽河东侧年降水量多于西侧,流域内地势较低,植被覆盖率高,加上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使得东侧支流含沙量小,径流量大,故有“东水”之称。 (2)“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丁坝”是由堤岸向河流中部伸出的垂直河流的直墙,能够减轻对堤岸冲蚀,减少河床中部泥沙的沉积,提高枯水季节水位,有利于河运。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自然和人文结合,主要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过度抽取地下水;植被破坏造成含沙量加大,泥沙淤积,河床升高等 (4)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 * 1.积极意义(调入区):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 ,吸引国内外 。可以缓解 、 、 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投资环境 资金 城乡争水 地区争水 工农业争水 (2)经济效益:缓解供水区的生产用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3)生态效益:缓解 下降和 面积扩大,控制地面 ,区域生态向 方向发展。 地下水位 漏斗 沉降 良性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在华北平原,200万口机井遍布田间地头,正在透支华北的未来。 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浅层地下水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辽阔的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