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必修话题探究式教学设计.doc

《项脊轩志》必修话题探究式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脊轩志》必修话题探究式教学设计.doc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并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掌握“披文——缘景——入情——得意”四步散文鉴赏法。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方法: 1.话题探究法。确定课文探究话题:情。以“情”字切入带动本课探究教学。 2.读写结合法。课前给出话题“情”让学生写好《项脊轩志》书评,以便学生熟悉课文并在课中有话可说;课中围绕“情”字探究鉴赏课文内容和写法,并落实相关文言知识;课后(也可在课中)再写集句作文《世间情》,将话题“情”的教学迁移拓展。 3.多向交流法。多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五官并用满堂学,提高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播音朗诵制作课件,创设悲悯氛围,激发情意,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投影孟郊《游子吟》诗和朱自清《背影》片段;教师配乐朗读——古今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再来欣赏被世人称为“今之欧阳修”的归有光的至情散文名篇《项脊轩志》。 二、多向交流,探究情意 (一)提出探究目标(见前教学目标),问课文情为何物(投影鉴赏步骤方法) 1、何字何句抒了何情?(披文) 2、抒情意象有何特征?(缘景) 3、各意象蕴涵哪些情怀?(入情) 4、为何产生这些情怀?(得意) (二)诵读课文,披文入情 1.诵读课文(包括正音),用文中文字概括感情基调。 明确:第二段“然……多可喜,亦多可悲”。 2.你认为感情主调是喜还是悲? 讨论明确:本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用“然”起笔,中间著一“亦”字,上文写“喜”,下文写“悲”为主,可见,“悲”是全文的基本情调。(点拨理解文言词:然、亦) (三)据话题找意象特征,缘(顺着)景(人、事、物)探究入情得意(先诵读后探究,各段同) 3.承上,文章写了哪些 “喜”情内容?(小组讨论后,填写下表。落实“顾”“置”“稍”“下”“上”“得”“然”“垣墙”“三五”等词义。讨论时与前“百年老屋”的“狭小、破漏、阴暗”作对比) 意象 特征词 抒何情 情何来 轩中 洞然 表开朗明亮之情调 变化之可喜(焕然一新) 兴家理想 庭阶 寂寂 烘托出环境之清静 独处之可喜(悠然寂静) 读书胜地 外景 珊珊 月树随风摇曳之幽美 景色之可喜(姗姗可爱) 生活胜境 小结:可见少年归有光的理想是:考功名,兴家族。 讨论文字精妙,体会“喜”情: (1)“借书满架”“明月半墙”中“满”“半”可否互换?为什么? (2)“时来啄食”的“时”换为“偶”,好不好? (3)“风移影动”的“移”改为“摇”有何区别? 学生交流后明确:“满”为多,学者书多才可喜,“半”状写客观朦胧之景,幽美可喜;“时来”更觉人鸟和谐,情趣可喜;“风摇”破坏幽美意境,无喜可言。 4、启下,作者写了哪些“可悲”之事?主要运用什么写法?(小组讨论后,填写下表。顺便落实“往往”“再”“而”“泣”“号”“妪”“先妣”“大母”“象笏”“归宁”等词义和文化常识。) 人或物 特征词 表意 作用 细节描写 人物 特点 抒何情 情何来 诸父 往往 渲染门 墙杂乱 东犬西吠 鸡栖与庭 兄弟隔膜 天伦不再 悲切之情 (“凡再变矣”) 家没落 身世单 母亲 呱呱 描摹小 儿哭声 叩门扉曰 关怀爱抚 母爱难忘 (“余泣”) 幼失母 内伤悲 祖母 默默 状写攻 读刻苦 阖门持笏 关怀怜 爱期待 遗教难忘 (“长号不自禁”) 久不举 深负亲 我与轩 四遭火 记述小 轩命舛 扃牖而居,能 以足音辨人 好静安详 勤学深思 命舛难忘(“殆有神护”) 长不举 兴家难 妻子 亭亭 联想亭 亭玉立 问古事、 学书 快乐真挚 恩爱难忘 (“室坏不修”“亭亭如盖”) 物在人 亡无聊 更忧伤 此部分分析“为何产生这些情怀?(得意)”是难点,要补充作者生平,再归纳“情何来”一列,以让学生做到“知人论世”。投影补充: 归有光简历 1506年(1岁)生于江苏昆山/1510年(5岁)开始读书/1513年(8岁)丧母/1521~1524年(16~19岁)祖母去世/1524年(19岁)写《项脊轩志》前四段/1528年(23岁)娶妻魏氏/1533年(28岁)丧妻/1536~1540(31~35岁) 补写《项脊轩志》后两段/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明升暗贬)/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66岁)去世 (点评:方法同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语文学习必须“举三反一”;巧妙介进“归有光简历”这一文本外语文资源,搭构学生深入思考的平台,达到了“知人论世”而自主探究情缘的目的,可谓“相机诱导,适时点拨”,避免以往课前就介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