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生银行离我们有多远?.doc
“再生银行?垃圾
2010年,人们并没有这些颜色不同的垃圾桶仍然垃圾混合堆积在一起过去的日子,拾荒者可以走街串巷去将城市人们的垃圾分拣出来,客观上实现了垃圾的分类。但是上海,小区的专业化管理已经将拾荒者拒之门外。
垃圾回收的新模式:再生银行
美国的“再生银行”
2004年1月17日,美国费城,West Oak Lane社区。 在这个全市最贫穷的社区门口,突然竖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我们离星巴克有多远?——10磅垃圾。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广告,很快成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现在,这一天被认为是美国环保产业一个新的里程碑。那个竖广告牌的年轻人和他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从此走进了历史:菲茨吉拉德和再生银行垃圾回收公司。菲茨吉拉德最早找到了费城市政府,他负责处理全市的垃圾,政府每年补助1200万美元;转卖可回收垃圾所得的收入,双方平分。费城每年要产生75万吨垃圾,仅垃圾处理这一项,政府每年的开支就高达4000万美元。现在有人主动来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何乐而不为?
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每月要产生100~150磅垃圾,其中可再生垃圾约为30~50磅再生银行垃圾回收公司以每磅0.5美元的卖价计算,菲茨吉拉德卖可再生垃圾所得的收入完全返还给住户收入约为15~25美元这就说,菲茨吉拉德,而且垃圾处理费,他还要自己掏腰包倒贴。显然情况并非如此这里给出了一个再生银行的运营模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如下的思路:
再生银行给每个家庭提供一个固定的免费垃圾桶,垃圾桶的底部装有电脑芯片,这笔钱来自政府的补助。
再生银行从商家募集资金,资金可以来自于需要向政府支出一些税费或者环保资金。
住户在什么时间,投递了多少垃圾,都会被及时记录下来。住户每投递10磅可再生垃圾,再生银行就向他支付5美元,这笔钱划到专门为住户开立的银行卡上。
拿着这张银行卡,住户可以到参加了该计划的任何一家商家消费,这张卡就成为联系住户与商家的纽带,把他们紧紧捆在一起。
最后形成的格局是一种良性循环:商家赚了钱,就有了更多钱投入到菲茨吉拉德的计划中。有了充足的资金,这项计划的覆盖面就越来越广,住户也能得到实惠(投递垃圾所得的钱),于是就有更多的住户加入,更多的人加入就带来了更多的稳定的消费,这样商家又能赚更多的钱,而菲茨吉拉德又能得到更多的钱如此周而复始,一个良性循环的利益生态系统无疑将越滚越大,几无尽头。
图1 再生银行的生态圈
这种商业模式经得起时间检验吗
“再生银行”向参加试点项目的居民免费提供一个垃圾桶,供他们投递可回收垃圾。垃圾桶的底部装有RFID(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标签,记录该户居民的数据信息。回收垃圾箱的卡车尾部装有一个RFID检测装置,在垃圾箱被清空时,会自动获取居民的ID号码。每周,卡车会自动将垃圾箱提起,吊杆上配备的“再生银行标尺”,为回收物称重,并记录和存储相关数据,最后由“再生银行”的系统转化成居民的积分。居民投递的可回收垃圾越多,能获得的积分就越多。每月最多能获得420个积分,每年最多能获得5400个积分。此外,回收手机等电子废品或参加其他回收活动,能获得额外积分。居民拿这些积分在指定商家消费时,可以享受折扣优惠。这些指定商家有400多家,包括可口可乐、卡夫食品、全食食品(WholeFoods)、家得宝(HomeDepot)、连锁药店RiteAid等。“再生银行”在费城的试点非常成功,垃圾回收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90%。
再生银行计划自2004年在费城首次推行以来,受到了美国居民的热捧,逐渐在全美各个州流行起来,为美国的环保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近两年获得了400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目前已将业务扩展到了纽约、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新泽西等6个州的70多个地区,包括美国的第二大城市——洛杉矶也加入了这个计划。目前再生银行已经将业务发展到英国。再生银行的联合创始人——Ron Gonen更是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颁发的2009年度地球卫士奖(Champions of the Earth)!
上海可以拥有再生银行吗?
再生银行在美国正蓬勃的发展,那么中国的上海可以的经验来发展中国自己的“再生银行”吗?如果简单的比较美国的经验,似乎没有问题,“再生银行”的模式完美无缺。但是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中国往往面临水土不服,因此需要在研究上海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来探讨再生银行在上海发展的可能性。
上海的垃圾现状
大量生活垃圾引发对垃圾处理能力的关注。这与近2万吨的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形成鲜明对照。为消化二者间的差额,如果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则20年后我们需要再造一个占地3.36平方公里(约有半个静安区大小)、造价近10亿元的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四期。如果采用焚烧的方式,则需要7个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或者是10个御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者的造价与占地面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