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阳工业大学2012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doc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导师姓名:
开题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目前的水平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现在已有许多电厂变电站实现了集中控制和采用计算机监控.电力系统也实现了分级集中调度,所有电力企业都在努力增产节约,降低成本,确保安全远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工业将逐步跨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以上的改变促使我国变电所的技术和管理的提高。目前国内外110kV以上变电站及相当一部分35kV变电站都不同规模地拥有远动及自动化系统,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当今世界各方面因素正冲击着全球电力工业,在国外变电所技术有十分剧烈的竞争,而世界范围内的变电所都采用了新技术; 其次,不同的环境要求给所有的电力供应商增加了额外的责任,使电力自动化设备尤其是高压大功率变电站的市场开发空间大大拓展。另外110kV以上变电所的最终用户对变电站的自动控制、节能、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迫使其上游提供者尤其是系统集成商更加重视地区性电能分配技术方面的需要,所以110kV以上变电所在世界上飞速的发展,从而要求我国变电技术上也要加入世界先进的变电技术行业.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工作设想
[1][2]通过此次辽宁省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温习和巩固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加经验,使自己更快的适应新的工作和各个挑战。
应用前景:辽宁省110kV变电站的建成,将连接辽宁省各各大区电能输送,创收辽宁省税收金额,增加辽宁省各电力输送的稳定性,可靠性。
二毕业设计的内容及任务
1设计思想
2.设计方案
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4.预计毕业设计课题的最终目标及达到的水平
。
三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负荷计算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的选择主接线方案的设计完成短路电流的计算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检验进出线的选择与检验完成变电所一次次回路方案的选择继电保护的整定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的设计绘制整个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编制设计说明书一份打印毕业设计初稿交指导老师批准备答辩四参考文献
M.H Mohammed Ariff, M.Z.A Ab Kadir, J.Jasni, R. Mesron , M.T Salahuddin ,J.
Lamsi.“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ransformerFailure on 132kV Substation”.
2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Energy,2008
[3] 魏涤非,戴源生.电机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 Roger A. Hedding (ABB Inc.) WI, Setherman Ganessan (ABB Ltd.)
India.“Perspectives on Substation Design Based on Functionality of Modern Relays”
[5] A. Goikoetxea,J.A. Barrena,M.A. Rodriguez, G. Abad.“Active Substation design to
maximize DG Integration”. Paper accepted for presentation at 2009 IEEE Bucharest
Power Tech Conference
[3] 卢文鹏,吴佩熊.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 谷水清,李凤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5] 电力工业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气工程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M].中
国电力出版社,1998
[6] 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常用中高压断路器及其运用.中国电力出版
社,2004
[7] 黄益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8] 丁德劭.怎样对新技术标准电气一次接线图[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1
[9] 宋继成.110—500KV变电所一次接线.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10] 弋东方.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1] 孟祥萍.电力系统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 刘吉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