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铜、锌、铁、锰的测定.ppt
葡萄 B的有效形态: 溶液中的B:H3BO3或B(OH)3,pH?7时有B(OH)4 - 被有机物吸附的B(有机和无机吸附剂) *吸附B的解吸不用交换剂,用水即可浸出,但与溶 液中B不同,具有一定的吸附能。 二、有效B的测定: (一)浸提 - 最常用的是沸水浸提(hws-B) 包括:溶液中的B;吸附B;可溶B盐 浸提条件:土液比1:2,沸腾5min 澄清:CaCl2、MgSO4等 评价指数(等级): 轻壤土 粘重土 不足 0-0.25 0-0.4 mg kg-1 适度 0.25-0.50 0.4-0.8 mg kg-1 充足 ? 0.50 ? 0.8 mg kg-1 不同作物也不同,豆科0.1mg kg-1, 甜菜0.75-1mg kg-1。 (二)浸出液中B的定量: 1、方法简介: (1) 仪器分析:ICP (2) 化学方法: A、四羟蒽醌法: 在浓H2SO4作用下,H3BO3与四羟蒽醌反应形成 兰色络合物。 条件:浓H2SO4;温度 B、次甲基蓝吸光光度法(三元络合物法): 成络:H3BO3 + 4 F- + 3 H+ ? BF4 - + 3 H2O 缔合: MCl M+ + Cl- MBF4 -(缔合物) 萃取:二氯乙烷萃取缔合物,而次甲基蓝不被萃取。 C、甲亚胺法: D、姜黄素法: 2、甲亚胺-H吸光光度法: 方法原理:在微酸性介质中,甲亚胺与H3BO3形成 黄色络合物,其水溶液的黄色强度与B浓度成正比, 可用吸光光度法定量(415nm)。 甲亚胺的合成: H酸(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 水杨醛 甲亚胺- H 或用H酸和水杨醛在显色时加入。 显色条件: (1) 酸度:要求微酸性,用缓冲液NH4OAc-HAc或 NH4H2PO4-(NH4)2HPO4控制,但具体酸度说法不一。 pH低(5.5), 一般pH 5.1-5.8, 显色慢, 稳定时间长。 pH高(6.5), 一般pH 6.0-6.7, 显色快, 稳定时间短。 (2) 显色和稳定时间: pH低(5.5) 显色 2h 稳定 4h pH低(6.5) 显色 0.3-1h 稳定 2-3h (实验中 显色30min) (3) 显色剂浓度:甲亚胺为黄色,与络合物同, 因此要准确加入。 甲亚胺浓度高,灵敏度也高,最高0.27%, 我国常用0.18%。过高时易线性不好。 (4) 温度:一般认为灵敏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通常是在室温下反应,样品应与工作曲线在 相同温度下测定。 (5) 干扰物: A、Al3+、Fe3+、Ca2+等:用EDTA掩蔽,但对Fe3+ 不好;也可加氨三乙醇(NTA)。 B、NH4+:可使结果偏高。NH4+少时有正干扰,多 时干扰固定, 因此加入氨缓冲液, 使其干扰恒定。 C、H2O2:加热除去 * * * 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 1、土壤有效养分 1-1 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的有效养分是针对植物吸收而言。通常是指在一生长季里,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的那部分养分。 可供当季作物吸收的养分称为速效养分。 缓慢释放可供作物吸收的养分称缓效养分。 它们都是有效养分。 土壤中各种形态的养分并无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各形态养分之间处在动态平衡中。 1-2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因素: 强度因素(Q):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是植物直接吸收的养分形态。是决定植物吸收养分的难易程度。 容量因素(I):指固相上能够转移到土壤溶液中的有效养分量,也叫数量因素。它决定了植物吸收养分量的多少。 缓冲能力:当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降低时,土壤固相养分补充到土壤溶液中的能力称为土壤缓冲能力。用容量指标与强度指标的比表示(Q/I )有的也叫供应速度。 缓冲能力大的土壤,土壤溶液中养分被作物吸收,溶液中的养分马上可以得到补充。这样植物能不断地从土壤溶液中吸取养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