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轼下狱上书.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兄轼下狱上书.ppt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 辙 一、“乌台诗案” 苏轼(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被正式提讯。案子是由御史台来审的,提出的罪证是一本别人为苏轼刻的诗集。御史台的别称是乌台,苏轼这个案子又是由诗而起,所以这个案子在历史上也叫“乌台诗案”。 诗人的作品件件都成了事儿,被主审官抓住不放,审了又审。日复一日、通宵达旦的连续逼供,终于使他实在支持不住了。他想闭闭眼,喘口气,唯一的办法就是承认。而这样的罪名一旦承认,就是死路一条,苏东坡不是不知道,但他没有其他的选择。而认罪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干等着皇帝批准来杀头了。 在形势最紧张的时候,苏东坡已丧失了所有的信心和希望。他把一些青金丹偷偷埋起来,准备一旦知道自己要被处死,就把它吞下去。他还跟儿子苏迈约好一件事:每天送饭的时候,都要有菜和肉,如果听到外面传要判我死刑,你就送鱼,不要送菜和肉。苏迈是个老实人,每天给他送菜和肉,天天念叨:送菜送肉别送鱼、送菜送肉送鱼,不对,别送鱼…… 有一天,苏迈外出筹集生活费用,就托了一位亲戚代为送饭。可是粗心大意的他临行前忘了交代一句:千万不要送鱼。正是无巧不成书,那位先生跟苏迈一样,也是个老实厚道之人,看苏迈天天不是菜就是肉,太过单调,怎么不给先生改善改善伙食,打打牙祭?于是就吩咐老婆真的做了一条鱼――还是美味的红烧鱼,给苏轼送去了――“先生,您吃 鱼。”先生一下子懵了――“完了完了,我命休矣!”虽有思想准备,但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苏轼还是感到如晴天响了一个霹雳。不就是几句诗吗,何致死刑? 苏轼蒙难的消息逐渐传出去,引起了很大的社会震动。许多人勇敢地站出来,声援苏东坡。当时援救他的有下面几种人: ??一是同情苏轼的各界人士。从苏轼被捕的时候起,救援的奏章、信函就如雪片般向朝廷飞来。上至国家的宰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在为东坡说话。 ??宰相吴充一次对神宗说:“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这话说出来甚冒风险,但对神宗的触动肯定不小。 尚书右丞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弟弟,路遇谏官张璪。张璪知道王安礼在神宗心目中的分量,急切之下,竟不顾礼仪,焦急地冲着安礼嚷嚷:“公怎么不救他?怎么将他下死牢?”他,当然指的是苏轼。 ??安礼觐见神宗,进言道:“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论罪人。苏轼自恃才高,一旦示法,恐后世以为不能容人。愿陛下宽大为怀。” 神宗说:“朕不想深罪他,召他对狱,考核是非,不久将放出。”随即又说:“在外面,不要泄漏刚才的话。苏轼积怨太多,恐言官们因苏轼的事害朕。”可见事情之复杂,连皇帝也有所怕。 二是苏东坡的亲人们。苏辙写的《为兄轼下狱上书》最为感人,一开头就以呼天抢地的语气写道:“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进而动之以手足之情:“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又明之其罪有可恕:“轼居官在家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如果能原谅苏轼这一回,我们再也不敢了:“轼感荷恩贷,不敢复有所为。”还表示愿用自己的官职为哥哥抵罪:“臣欲纳在身官以赎兄轼。”这样一篇哀惋动人的上书,朝廷竟置之不理。 ?三是神宗的祖母,也就是宋仁宗的皇后。当时这位太皇太后正病重,神宗为了促使祖母的病情好转,打算搞一次天下大赦,就把这个意思跟仁宗皇后说了。这里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老太太问:“据闻苏轼已下台狱?” ?神宗答:“是,自八月迄今,已有两月”。 ?老太太说:“忆及汝祖父仁宗皇帝初得苏轼、苏辙之日,回宫喜容满面,曰:吾今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惜吾不及用也。” 神宗听罢惶恐道:“娘娘勿忧,尚未定谳。”(审判定罪)。 ?太皇太后长叹一声,轻声言道:“官家大赦可免,但放了苏轼足矣。” ?老太太一边说,还一边掉眼泪。这边神宗也跟着掉泪。 ??当时不光是仁宗皇后老祖母,整个皇宫里的皇亲国戚们都很喜欢苏轼的诗文――特别是皇后、妃子、公主们。 ?几天后,太皇太后终于一病不起。苏轼在狱中闻知心中大恸,作挽词两章以示哀悼。 四是王安石。关键是王安石。这次东坡出事,事关重大,除了苏东坡的弟弟由肯丢掉乌纱帽救兄,其他人想帮,也使不上劲,声援起的作用毕竟有限。这可急坏了苏子由,苏东坡也清楚如果援救的力度不够,事实上于事无补。看来这次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了。这时子由说了一句:“如果王安石要是能说句话……”,苏东坡不等子由说完便叹了口气:“不要异想天开了,他恨我还嫌不及呢。” 此时的王安石罢相后早已退隐山林,回到江宁(今南京)隐居,所以没能及时知道苏东坡坐事入狱的消息,等到这场轰动朝廷的“乌台诗案”传到江宁时,苏东坡的罪名已定,只争一个早迟,晚一步,苏东坡的人头就可能落地。王安

文档评论(0)

ucu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