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040301) 体育新闻传播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学科简介 体育新闻传播方向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分支研究领域,也是体育学与新闻传播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当今的体育产业链条由赛事资源、媒体资源、广告与赞助资源、受众资源四个环节所构成,其中,媒体资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因此,体育新闻传播主要研究基于大众传播层面上的体育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实务规律。 本研究方向从2002年开始招生。现有导师十余名,包括教授7名,大部分导师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先后承担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和数十项厅局级项目,获得了十余项省部级奖励。毕业研究生一般从事新闻报道、公关广告、文化宣传等工作。 本研究方向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于,在教学方面,其课程体系涵盖了一般新闻传播学的传统理论与实践领域;在研究方面,其研究重心涉及到媒体体育、媒体运行服务、体育解说评论、跨文化传播等国际前沿学术问题。本方向所培养的研究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二、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的,能在体育新闻传播学领域从事实践、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职业道德与行为自律意识,有顽强拼搏的事业心、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态度。 2.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独立从事体育新闻业务实践的能力,以及体育新闻传播领域教学及科研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体育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能进行基本的会话。应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 体育新闻传播 四、学制、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习期间,前一年半为课程学习时间(包括文献阅读和教学实践),后一年半为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研究生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一般不得提前毕业或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种。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18学时为1学 分。硕士生至少修满36学分方能申请学位,其中公共必修课11学分,专业基础课8学分,专业方向课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 1.公共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3学分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1学分。 (2)外国语8学分。已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者,可以申请免修英语课程,但必须参加英语课程结业考试;已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者,可以免试英语课程,英语课程结业成绩按90分计算。 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应能够反映本学科学位的基本要求,能够体现出基础厚、内容新、专业面宽、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在确保硕士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外语会话能力、计算机信息与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与创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各专业要坚持按二级学科设课,充分发挥我院教、科、训三位一体的结构优势和各位导师的研究专长,确保最佳教学师资配备。 3.补修课 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公共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18学时为1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实践和参与大众健身与竞技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除了传统的单一课堂授课模式,还可采用较为灵活的专题讨论、专题报告、专家讲座、考察与实践等模式,扩大学生学术视野,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教研室(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研室(或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搞好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按时组织研究生进行专业外语的学习和开题报告,组织安排教学实践,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并尽力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4.研究生在选定导师的一个月内,由导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