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到决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博弈到决胜.doc

2005:从博弈到决胜 ——追踪广电媒体数字化变局的五个观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黄升民   有人说,天下国家最复杂的是中国,而中国之中最复杂的角色就是媒介。在媒介之中最复杂的角色当属广电无疑。从事业到产业,集团化的鼓噪已经偃旗息鼓,数字化的战车依然隆隆作响且快马加鞭。在2003年,被称之为“突破之年”,随后的2004年,又被称之为“博弈之年”,到了2005年,可谓是“决胜之年”,笔者预言,广电系统遭遇到史无前例的技术挑战,市场挑战以及体制挑战,结局无论是胜还是败,关系到广电系统的自身存亡,牵扯到媒介的事业布局,最终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   以下,笔者就2005年以来《市场观察-媒介》的视点文章作一个串连,从中阐述2005年广电媒体的竞争情形与发展态势。 观点一:从博弈到决胜(1) 我把2003年视为“突破之年”。相对于媒体产业经营而言,它的突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战略的突破,表明中国媒体产业经营的整体战略布局终于明了,先推动数字有线电视,然后卫星数字电视,最后移动数字电视的所谓“三步走”战略;其二,是体制的突破,从垄断的金字塔布局改为平衡制约的“内容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的所谓“四大平台”;其三,是操作模式的突破,从卖机顶盒到整体转换,从单一的广告收入向多元化的经营发展,其中收费频道的出台就是一个征兆。(2),记得去年在议论数字电视发展的时候,学界有人将信将疑,总是以为数字电视的发展不过就是广电自己的事情,它和整个媒体经营发生多大的影响还是不清不楚。然而,到了今年,谁也不能够忽略数字电视隆隆的足音,技术的变化总是由小到大,逐步渗透,代表数字电视的机顶盒普及现在还是星星点点,但它的燎原之势谁也不能否认。收费频道虽然如此之粗陋,但是谁都承认,它是一个“灰姑娘”,万人追捧只是时间问题。新生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的,有人说三道四,也有人拍手叫好,迂回曲折,历尽艰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人从欧美考察回来,说到那里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了,但我们还在迈着乌龟步,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阻力是认识问题。从上到下,我们天天喊赶超世界先进,我们也在使用无数的高技术的产品,但是,我们大脑中的高新技术知识准备是相当滞后的。精神落后于物质,思维落后于行动,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我认识的不少媒体管理的中高层,聚会常常诉说“代沟”问题,原因就是不会上网,不会发短信,不懂“MP3”,虽然外面很风光,回家里基本没有什么发言权。这些人面对新媒体潮流,思想有抵触是很自然的。第二个阻力就是既得利益作祟。新的技术潮流肯定要破坏现有的经营格局的,比如说广告收入,随着多频道的出现,广告的收入就会收到影响,开展直播星业务,当然也就影响到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有位电视台的经营者对我说,还是做广告好,轻轻松松就有上千万的入账,换成收费电视,面对千家万户,几毛几分地算帐,真是没完没了。广告这碗饭一吃就是二十年,打开电视,报纸,没有不吃这碗饭的媒体,我感到高兴也感到悲哀,广告发展虽然没有所谓极限,但是,逐步迟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看到央视2005年的招标又突破了52亿元,三年前我把它称之为“豪门宴客”,背后的一句话就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认识的陈旧,加上处处维护既得利益,于是那个落后的管理体制没有改善反而加固了,这就形成了第三种阻力。我们的媒体管理,许多基于过去频道稀缺的年代,沿用到今天,当然是千疮百孔,结局是不管不行,越管越不行,逐步陷入一个自相矛盾的怪圈中。对于2004年,我使用“博弈之年”(3)予以概括,到底谁与谁博弈呢?看看媒体产业的经营现实,处处可以发现新与旧、大与小、多元与单一、开放与垄断在相互纠缠冲突,形成一种胶着的状态。 这种含混不清的胶着状态容易使人烦躁,也容易使人失望,但是,我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因为我看到有种种力量在改变目前的状态,如区域经济兴起的力量,如技术变革无坚不摧的能量,如国际化潮流浩浩荡荡的前进动力。这些新生力量在2005年是否将冲破既有利益格局与经营管理的束缚,并最终走向胜利彼岸,让我们拭目以待。 观点二:两手对两手 (4) “用革命的两手,对待反革命的两手”这毛泽东常用的很值得把玩的名言。刚刚接触这句话,一直在思衬,为什么要用两手而不用一手呢?后来明白了。用一手对待两手,太书呆子了,只落下挨打的份儿,而用两手对待一手,过分的暴力显得不公不平,容易被舆论所唾弃。所以,要用两手对待对方的两手,这才道出了对抗性游戏的真谛。 其实,在非暴力的社会,在利益的多元化坏境之下,这种对抗性的游戏屡见不鲜。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对垒,常常可以看到一进一退,一明一暗的博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竞争,例如技术的相互抗衡,价格互相冲顶,两手对两手的例子数不胜数。最近,最鲜活的例子就是近来数字电视的政策博弈。 例证之一就是“资

文档评论(0)

zhaox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