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庸”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 孟子幼年丧父,靠慈母仉氏含辛茹苦,抚育成长。“孟母三迁”“断机教子” 孟子 成年以后从事私人讲学 四十岁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邹、滕、魏,并两度居齐),传播仁义之道、仁政学说 六十岁以后回到故乡从事教学与著述“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 汉代,《孟子》被朝野视为辅翼经书的“传”。《孟子》之书,经后汉赵岐删定为七篇,流传至今。 中唐之后,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上升 北宋,孟子与孔子比肩,《论语》《孟子》已驾于六经之上 第一节 性善论 孟子则提出了与当时流行看法迥然有别的有关人性的新看法 人性本善,就像水向下流。而人的不善,不是由他的本性决定的。也就是说,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 第一节 性善论 犬之性与牛之性不同,牛之性与人之性不同。人有自然的食色之性,但人之所以为人,或者说人与禽兽的本质差异,在于人有内在的道德的知、情、意,这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属性 第一节 性善论 人内在的具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等等道德的同情心、正义感、羞耻感、崇敬感和道德是非的鉴别、判断 这些东西就是道德理性“仁”“义”“礼”“智”的萌芽。这是天赋的,人内在固有的,而不是外力强加的。把这些萌芽状态的东西扩充出去,就可以为善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第一节 性善论 你内心有一个无条件的道德要求和绝对命令,使你不暇思索地去做 人作为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下命令,自己支配自己 第一节 性善论 仁、义、礼、智、信等等,不完全是社会他在的道德规范,同时又是本心所制定的法则。这就是道德生活的内在性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心,既是理,又是情 第一节 性善论 孟子揭示了关于人性的新的观念: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或它物的特殊性,这就是道德性。 孟子不否认人有自然欲望之性,但他的意思是,如将自然欲望作为人之本性,则无法讲清人之与动物或它物的区别 只有道德本性才是人最根本、最重要的特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尺 第一节 性善论 道德的根据在自己,元无少欠,一切具备。在道德精神的层面上,探求的对象存在于我本身之内。 道德的自由是最高的自由,不受外在力量的左右,因为道德的行为总是自我命令的结果 第一节 性善论 反躬自问,切己自反,自己觉识到自己的行为无愧于天人,就是最大的快乐 不懈地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捷的了 第一节 性善论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cuì)然,见于面,盎(àng)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第一节 性善论 君子的本性,不因他的理想大行于天下而增加,也不因他穷困隐居而减损,因为本分已经固定了 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之心可以反映到他的神色是纯和温润的,还表现在他身体的各方面,乃至于手足四肢的动作上 第一节 性善论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第一节 性善论 仁义礼智是天赋予人的本性,充分扩张善心,就能体知这一本性,也就可以体验天道,懂得天命 保持本心,培养本性,才能事奉上天 无论短命也好,长寿也好,我们都悉心修养身心,善待天命,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第二节 仁政学说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轻易,容易)。 第二节 仁政学说 仁政应从划分田界开始。人民有土地宅园,有桑麻、家禽、家畜,无冻馁之虞,有丝衣,有肉食,是行仁政的结果 第二节 仁政学说 反对暴政,反对滥杀无辜,主张轻刑薄税。“易(治)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第二节 仁政学说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教育可以使人“明人伦”,造成“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社会风气

文档评论(0)

hy8402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