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上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3(含解析).docVIP

2014-2015学年度上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3(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度上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3(含解析).doc

2014-2015学年度上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4(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夜之间,暑热消退,秋风萧瑟,寒风冷雨之中,还来不及换上秋装的人们穿着短袖衬衫,噤若寒蝉,行色匆匆,恨不得一步跨进温暖的屋子里。 B.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众口铄金的力量。 C.2013年9月14日,江西省临川二中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弑师”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青少年道德滑坡和法制观念淡漠的强烈反思。 D.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党员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注意对工作作风的改进,真正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引火烧身,戒骄戒躁,永葆党员本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穷教授骑飞鸽,富教授开宝马”,大学教授收入相差悬殊,这一现象最近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不过也有人表示,这是市场经济大潮下高校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B.军事手段解决不了问题,政治手段才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应与销毁化学武器并行推进,这是任何一个有国际政治常识的人都无法不加以否认的共识。 C.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来访,令张明高兴万分,但是对方告诉张明不用去接他,张明于是发短信告诉他,在科技市场前一站下车,然后就能看到自己的单位。 D.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应该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否则,一些本来违法违规的“霸王条款”,会被更多人认为是合情合理的。这不仅姑息了不良商家,而且不利于营造遵纪守法的社会环境。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 , , 。太过于胆怯, , , 。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②⑤①③⑥④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衡中西以相融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呈示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