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的贝丘遗址和北部湾海洋文化的起源.pdfVIP

防城港的贝丘遗址和北部湾海洋文化的起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城港的贝丘遗址与北部湾海洋文化的起源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廖国一 【内容提要】亚菩山、马兰咀山和杯较山遗址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防城港等北 部湾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和繁衍了。防城港是北部湾海洋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其海洋文 化独具特色。 【关键词】防城港;北部湾;新石器时代;海洋文化 【作者】廖国一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教授 新石器时代的贝丘文化遗址是以富含古代人类食余抛弃的海生贝壳和蚌壳为特征的一种文化遗 址。这就是西方学者所谓“庖厨垃圾堆”,日本学者称之为“贝蟓”。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学 工作者在广西防城港市等北部湾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几处滨海贝丘遗址,说明了北部湾海洋文 化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北部湾的先民们很早就开始在北部湾进行海洋捕捞、海岸开拓等生产活 动了。 一、 防城港新石器时代海滨贝丘遗址的考古发现 防城港历史悠久,大约在距今l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美丽的地方生息、繁 衍,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石器时代的海滨贝丘遗址在广西防城港, 及其附近的钦州、合浦等北部湾地区都有发现,代表性的滨海贝丘文化遗址有广西防城港市的亚菩 山、马兰咀山和杯较山遗址,钦州市芭蕉墩和上洋角遗址,合浦县牛屎环塘遗址等,年代为新石器 时代早、中期,大约距今900沪—_6000年前。 (一)亚菩山、马兰咀山和杯较山遗址的考古发现 广西防城港市亚菩山、马兰咀山和杯较山遗址哪于20世纪50年代末被发现,1960年由中国科 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等与广东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莫稚等进 行调查和试掘。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情况如下: 1.亚菩山遗址 亚菩山遗址在原东兴各族自治县的江山公社(今防城区江山镇——本文作者注)石角村西。 位于石角河与王竹河出口处东岸的小山岗上。亚菩山.又名亚婆山,因清朝乾隆年间建有一座亚婆 庙而得名。@岗为红色砂岩所构成。遗址南临珍珠港,其余三面均为绵延的山岗,遗址高出海面12 米。文化遗物分布在山的南坡,面积最高处沿着山坡,南北约有38,东西约有60米。 亚菩山遗址出土的器物较为丰富.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夹砂粗陶片和骨蚌制的装饰品等, 还有人和动物的骨骼等。亚菩山遗址的文化层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为含有大量贝壳的灰褐色土,遗 物多出自这一层里;上层为深黄色细砂土层,文化遗物多出于这一层的底部。地表散布的和上下文 246 化层中所出土的遗物属于同~个时期。 2.马兰咀山遗址 马兰咀山遗址在原东兴各族自治县的江山公社(今防城区江山镇——本文作者注)马兰基村南 面珍珠港东北岸的山岗咀部,岗由红色的砂岩构成。西北距亚菩山遗址约5公里。遗址西临珍珠港, 潮水直淹山脚,余为绵延的大小山岗。遗址高出海面只有10米。文化遗物分布在山的西坡,面积东 西约32,南北约20米。这个遗址和亚菩山遗址的地层堆积和文化遗物都很相近,不过比亚菩山遗 址小,文化层也薄,整个厚仅l米左右,贝壳的堆积也断断续续。文化层保留较好,有清楚的地层。 发现的磨制石器有13件。 3.杯较山遗址 杯较山遗址位于大围基村东茅岭江出口处一座小山岗上,岗由红色砂岩构成,西南距离防城约 15公里。遗址四周环水,东面为平坦的冲积台地,遗址高出水面约10米。遗址有四处嚣出文化层, 每处约有100平方米左右。以南面两端露出的稍大,堆积也较厚。遗址东西长约150米,南北仅约 50米。这处遗址堆积最厚,胶结的现象较普遍。文化层上层厚0.4,下层的贝壳层厚2.2米。打制 石器略少,磨制石器和夹砂粗陶片都比较多。 上述三处遗址的调查发掘者认为,这三处遗址的地层堆积和文化遗物都具有相同的性质,是同一 个时代的遗存,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一阶段。@具体年代大约是9000年前。 亚菩山、马兰咀山和杯较山三处遗址发现的遗物包括石器、骨蚌器、陶器和人与动物的骨骼四 类。 石器分为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是这几处滨海贝丘遗址中发现最普遍的生产工具,不仅数量多,而且型式复杂。打制 石器包括有采壕(牡蛎——本文作者注)用的“蠓蛎啄”204件、砍斫器7l件、手斧状石器28件、 三角形石器10件、两用石器14件、石球l件和石网坠38件,共有366件,占全部石器的77.5%。 这些石器的用途可能各不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