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考试说明.doc
关于考试说明
考核对象
现代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凡参加本专业(专升本)的学习者均要参加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分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70%。
平时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
平时形成性考核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讨论(30分)
(2)研究性学习(35分)
(3)记分作业(35分)
有关形成性考核的具体内容与操作方式等请参考新版《现代教育原理形成性考核册》。
期末闭卷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70分。如卷面得90分,总成绩则为63分。
考核目的、要求
考核学习者通过本课程学习领会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检查是否达到合格标准。本课程的考试既重视知识、理论的考核,更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按照认知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各认知层的含义如下:
识记: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了解,并且能够准确的表述和辨析。
理解:是指在识记的基础上,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阐释。
应用:是指能够联系实际,运用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说明或分析教育中的问题。
命题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专业现代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现代教育原理》及多种导学、助学媒体内容制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1)本课程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2)考试命题应该覆盖各章,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
从本课程教材的结构上划分,共计11章;从知识体系上看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二、三章,即教育的概念、本质、制度、思想部分;第四、五章,教育规律部分;第六至九章,教育目的、内容、途径、形态部分;第十、十一章,教育主体部分。考试命题覆盖以上四部分。
(3)试卷要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本课程特别强调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较难占40%,难占15%。
(4)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的。
(5)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可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暗示其他题答案线索。
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试卷采用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或概念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实例分析题或辨析题。各类型题的分数大体比例分别为:选择题占15%、填空题占10%、名词解释或概念辨析题占10%、简答题占20%、论述题占30%、实例分析题或辨析题占15%。每份试卷只有六种题型。
如何理解终身教育?
尽管人们都知道什么是终身教育,但确切的回答时就不好回答了,我们主要从这几方面领会:我们要了解终身教育在什么条件下提出来的;因为在这个社会学习和生存成了生活的手段,在过去工业化或前工业化的时代,科技进步较慢,一种技术学会了可能一辈子都没问题,现在是旧技术还没掌握,新技术就出现了,所以它体现了后工业化的趋势。或者说他体现了学习性的必要要求。十六大报告特别提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教育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理念,体现了学习和生存的关系。
怎样理解“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的专门用语首次出现在政府的文件上,是在2001年6月,政府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教师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作为教育的专门用语,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70年代以后,以欧盟各国维中心在世界各国被采用。
2、是统合了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概念的新概念。
3、替代了“师范教育”概念。其意义在于教育教育的重心由职前阶段转向了职后阶段,教师教育由阶段性和终结性转向了终身性和持续性。
4、以实现教师的终身教育为目标,包括职前、入职、职后三阶段的教育,而且追求三阶段教育的连续性。
对教育的基本涵义的理解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中的一种,其特殊的种类差别是进行人的培养,教育活动是借助人类文化传递的形式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产生的教育,广泛的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