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單元 古漢語通論 古文的文體及其特點 一、劃分文體的標準 1.什麼是文體 文體,一指文章的風格流派;一指文章的體裁類別。 2.文體劃分的發展過程 東漢蔡邕:策書、詔書、制書、戒書;章、奏、表、駁議。 魏曹丕《典論·論文》:“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於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奏議——雅,善於運用經典; 書論(書信、論說)——理(條理明暢) 銘誄——實(切實而不浮誇) 詩賦——麗(敷陳詞藻) 陸機:10類(詩、賦、銘、箴、頌、誄、碑、奏、論、議) 六朝劉勰:35類 蕭統:37類 3.劃分標準 第一,根據文章的語言形式。 (1)韻文——以押韻為標準; (2)散文——非韻文; (3)駢文——講究平仄對仗,但不押韻。 第二,根據文章的內容。 (1)歷史著作:一般屬於記事文; (2)哲學著作:一般屬於議論文。 第三,根據文章的應用範圍。 (1)蕭統《昭明文選》37類; (2)姚鼐《古文辭類纂》13類。 二、文體分類及其特點 1.論辨類 2.序跋類 3.奏議類 4.書說類 5.序類(贈序類) 6.詔令類 7.傳狀類 8.碑誌類 9.雜記類 10.箴銘類 11.頌贊類 12.辭賦類 13.哀祭類 1.論辨類——論說文(哲學論文、政治論文、史論、文論) 論:發表自己的主張,闡明一個道理,如《過秦論》、《封建論》。 辨:辨別事理的是非,駁斥別人的言論,如《論衡》、《神滅論》。 2.序跋類—— 一部書的序言或後序 序:放在書的前面。 跋:放在書的後面。 上古時,序放在書的後面。如《莊子·天下》(講述先秦哲學史)、《史記·太史公自序》、《說文解字·敘》都放在後面。 3.奏議類——臣上給皇帝的書信 (1)上書:先秦時給國君的報告。如:李斯《諫逐客書》、鄒陽《獄中上樑王書》。 (2)疏:臣下對皇上陳述事情的文章。如:賈誼《論積貯疏》、晁錯《論貴粟疏》。 (3)表:陳述情況或意見。如:李密《陳情表》、諸葛亮《出師表》。 (4)封事:一種機密檔,直呈皇帝,要密封。 (5)劄子:議論得失,提出某種建議。 (6)對策:應舉時皇帝出題寫在簡上,叫做“策問”。答題的文章叫做“對策”。 4.書說類——包括書和說 。 書指一般的書信,如司馬遷《報任安書》、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說大多是遊士說別國人君的言詞,如韓愈《師說》、柳宗元《捕蛇者說》、周敦頤《愛蓮說》。 5.序類(贈序類)——古代的臨別贈言 如:韓愈《送孟東野序》、柳宗元《送薛存義序》。 6.詔令類——皇帝給臣下的書信(令、制)。 (1)詔書:命令、文告之類; (2)制書:頒佈制度之類; (3)誡敕:頒爵、告戒之類; (4)檄文:曉諭或聲討罪惡之類。 7.傳狀類——記述死者生平事蹟的文章。 傳,即傳記,如《史記》中的《項羽本紀》、《孔子世家》、《留侯世家》。 行,即行狀,也叫行述、行略、事略,本指提供給禮官為死者議定諡號或提供給史官采擇立傳的文章,是死者生平事蹟的素材。後來,請人為死者寫墓誌銘碑表之類,也需要寫行狀。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就是一篇優秀的傳記。 8.碑誌類——刻碑記事,包括碑銘和墓誌銘 (1)碑銘:碑銘的範圍很廣。有封禪和紀功的刻文,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等。有寺觀、橋樑等建築物的刻文,如王簡棲《頭陀寺碑文》等。此外還有墓碑,這是紀載死者生前事蹟的。墓碑的文體由兩部分組成:前面是散文;後面是韻文,一般用“銘曰”、“詩曰”、“辭曰”開頭。 封建時代大官的墓碑是樹立在墓前道路(神道)上的,所以叫做神道碑,官階低的則樹立墓碣。碑碣的文體沒有什麼差別,只是碑碣本身的形制有所不同。此外還有一種墓表,無論死者入仕與否都可以樹立。墓表一般沒有銘。 (2)墓碑:形狀略大,官階高的人用的。文體由兩部分組成:前面是散文;後面是韻文,一般用“銘曰”、“詩曰”、“辭曰”開頭。 墓碣:形狀略小,官階小的人用,文體同墓碑一樣。 墓表(神道表):立在墓前道路上,沒有銘文。 (3)墓誌銘(墓誌)。這也是紀載死者生前事蹟的,前有志,後有銘。 9.雜記類——包括除傳狀、碑誌以外的記敍文 (1)山川景物記:酈道元《水經注》、柳宗元《永州八記》、《徐霞客遊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白居易《廬山草堂記》。 (2)人事記:方苞《獄中雜記》、蔣仕銓《鳴機夜課圖記》。 (3)筆記文:劉義慶《世說新語》、沈括《夢溪筆談》、顧炎武《日知錄》。 10.箴銘類——規誡勉勵的文章,多用來勉勵自己。如:劉禹錫《陋室銘》。 11.頌贊類——歌頌讚揚他人的文章。如: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 12.辭賦類——近似於長詩,可以抒情,也可以詠物。如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江淹《別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