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中学报学生试题.doc
《当代中学生报》2015年高考泄露天机
历 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据《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下车而封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后人称为“下车佳政”。由此可见,分封“杞、宋”两国
A.扩大了西周的疆土 B.旨在表彰大臣功勋
C.维护了边疆的安定 D.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3.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 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 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周天子已丧失“共主”地位 B.诸候间的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C.宗法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4.“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材料观点说明
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
5.据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规定:“给事中(唐代官职名)……分判省……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说明“给事中”的设立
A.杜绝了皇帝权力滥用 B.削弱了丞相的决策权
C.有利于预防决策失误 D.实现了中央权力制衡
6.“科举制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平等竞争,为大批的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一条凭个人努力而入仕为官的途径。”材料主要说明了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
C.加强了中央政府执政力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7.宋代,地方长官没有正式的特定设置,而由临时差遣的中央官担任,所以地方官多是“以某官知某州(府、县)事”,意思是“暂去管某州某府某县的事”。这说明宋代
A.注重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B.地方管理体制日趋混乱
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D.地方自治权力有所增强
8.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A.已经威胁到皇帝权力 B.拥有了一定的行政权
C.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D.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
9.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等。下列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B.商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
C.认识到物质对思想的影响 D.主张重农抑商、重本抑末
10.《唐律疏议》中规定:“口分田,谓计口受之,非永业及居住园、宅。……卖一顷八十一亩,即为罪止。”此规定
A.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
C.杜绝了地主强占农民土地 D.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11.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01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871个。这表明宋代
A.城市化不断发展 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
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
12.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制瓷业开始兴起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13.“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 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
14.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评论说:“后代人们,由其实现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区别应该是
A.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B.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
C.是否有利于消除地方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