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与突围.doc

中国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与突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与突围.doc

中国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与突围 ——从反思陈染的创作发展历程谈起 吴春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系, 广东 广州 511450) 摘 要:试着将陈染的小说创作历程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加以把握,从嬗变的角度来考察陈染创作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征,并由此反思女性“个人化”写作在当代多元化格局的文坛下的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图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构本土女性写作的理论根基问题等问题。 关键词:女性文学;“个人化”写作;超性别意识;陈染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09(2008)02-0026-07 在考察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的过程中,女性作家的”个人化”写作或称女性“个人化”写作是这一时期文坛中的一道靓丽而夺目风景。在90年代女作家们的“镜城突围”中,陈染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典型“个案”。她娇小而柔韧,独自披荆斩棘,顽强而倔犟地书写着她个人的心历路程。她的小说创作,一直被指认为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独特个案, 她的创作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女作家都不尽相同,更和“新新人类”的女作家有着本质性的区别:陈染的写作表现出来的是反叛主流、固守边缘的性别立场,而“新新人类”们却是大张旗鼓进行欲望展示,并借此杀入主流。即使如此,在90年代之后,陈染也无法幸免地陷入了创作的困顿。 自1996年出版了长说《2000年5月,陈染记《声声断断谈话录说2003年,陈染出版了小说集《离异的人》,其中收录了《梦说执绪说现状没饱满绪写认为着穷‘自言自语’,并陷入‘自我设计’之障,未必不是破镜之后的有一次碎镜”。 [5]而后来“新新人类”的女作家们(卫慧、棉棉等人)的创作正是对这一担忧的印证。在消费文化巨大的改写力量的影响下,一些作家在写作理念或多或少接受和认同了市场的需求,在写作上出现了对市场的迎合,作品成了对身体或性的表达欲望时的动作的全程实录式描写,进而强化了女性身体的可窥视性。同时,她们文本中出现的对物质的沉迷、对名牌的依恋使得文学的想象成了物质需要粗浅的表达,文本丧失了前辈女作家们的深刻内涵。 2.“残缺”的文化下难以突围 从女性“个人化”书写的飞升到坠落,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当下文化的“残缺”,这样的“残缺”也加剧女性“个人化”书写的脆弱性。女性开始”个人化”写作之初,就饱受争议和误读。她们为了从无所不在的男权网罗之中挣扎出来,甘于边缘,拒绝了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出场,执着于书写那从未书写过的女性隐秘的体验。虽然从身体到性体验,从手淫到同性之爱都坦荡荡地在笔下呈现,但这是作家对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对自我重新的体认。但我们必须直面女性个人书写总是难以摆脱陷入男性“他窥”的困境,就目前的发展来看,这种女性隐秘经验书写难以建立起强大而持久的文化空间。 回到文学史中,我们看到,身体写作并非女作家是始作俑者, 20世纪30年代的诗人穆旦,就开创了他“用身体思想”的诗歌观念,而男性在运用身体思考的时候却受到了高度的追捧,被归结为回到诗歌和审美的感性,回到诗歌抒情的个人化。而同样在90年代被列入“私人写作”或者”个人化”写作名下的还有诸多韩东、张旻、朱文等男作家,但他们远没有遭遇到女作家那么多怀疑、批评和质问。可见,“这个残缺不是女人的残缺,而是文化的先天残缺,文化不承认女性用身体思想的意义,用身体思想不可能产生男权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人格之路,女人即使再撕裂自己的身体以致血流成河,男人只看到淫乱,这注定她们无处告别无处逃遁,直到偃旗息鼓。”[6]虽然不能绝对地断言女性“个人化”写作就将此“偃旗息鼓”,但可以看到“残缺”的男权文化下这样一种异他的写作方式难以突围的困局。 (二)来自与内在的局限 1.女性经验的有限性及相似性 女性的身体曾经是反抗和动摇男权文化的有力武器,当无可否认的是,身体资源的有限性将给女性的身体写作带来带来致命的缺陷。仅仅依靠作家个人经验,使得女作家文本中出现小说人物与作家本人形象相似,资源短缺,经验相似等的局限。这是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的致命弱点。些女性文本往往不断重复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话语:自恋、女同性恋、身体、逃离等等,多部作品的话语就其个人体验而言就是一部作品的几种不同翻版。这些文本间不仅主题、情节重复,同时叙述方式、意象结构、甚至语式语气,也不同程度地雷同。在通读陈染等人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察觉叙事结构、叙事情节甚至是叙事语言都有不断的重复,如被看作是陈染90年代创作总结之作《私人生活》,其实就是《与往事干杯》、《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秃头女走不出的九月》等作品的重复,倪拗拗的人物形象有着“黛二”、“寂旖”的整合,而这些人物形象在性格和外形上都是陈染本人某个侧面的展现;恋父、弑父情节重复之前作品的表达;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中出现的“时光流逝了而我依然在

文档评论(0)

ltc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