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教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射频消融术可能是根治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通过射频消融术可以根除活动诱发的双向性室速,从而避免恶化进展至室颤。 虽然目前仍缺乏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但无疑为我们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CPVT Β受体阻滞剂 维拉帕米 氟卡尼 左侧交感神经去除 射频消融 ICD 总结 CPVT作为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其认识亦逐渐加深。 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尚缺乏深入的认识。期待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指导临床研究和治疗。 Arrhythmia characterization and long-term outcomes in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Heart Rhythm 8, 864–871 (2011). * Clin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affected with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irculation 2004;110:Suppl II:552 * Clin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irculation 2002;106:69–74. *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rrhythmic Events in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irculation 2009 *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College Cardiology Research department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 林加锋 背景介绍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又称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 高度恶性的家族遗传性心律失常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群中发病率约1:10000 1975由Reid首次报道; Coumel随后对此类患者的特点进行归纳并详细阐述 1995年Leenhardt等将此类心律失常正式命名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 RyR2为突变位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ASQ2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70% 7% 相对罕见 ankyrin B等基因 ? 大约30%的患者家族中存在早发的心原性猝死病史 平均发病年龄在7-9岁 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因活动或情绪应激诱发的晕厥(约30%患者表现为猝死) 未经治疗的患者在30岁前的死亡率高达30-50% 心电图特点 静息时 ⑴QTc正常 ⑵正常的房室传导及室内传导 ⑶U波 ⑷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加快至120-130bpm时出现室性早搏,继续加快后则转变为双相性室速或多形性室速。 心内、外膜标记显示双向性及多向性室速来源于希浦系统 活动平板或异丙肾上腺素滴注中,在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之前常伴发房性心律失常,如房颤等。 然而电生理检查时程序性刺激提高心率时却不能诱发CPVT,提示这种心律失常依赖于儿茶酚胺而非单独的心率加快。 晕厥或猝死 CPVT 临床如何诊断 ? CPVT起病年龄早而且高度恶性 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在30岁前死亡率可高达30-35% 许多患者初诊时被误断为神经介导性晕厥或癫痫 晕厥/心律失常 心电图心脏B超 冠心病 Bruguda综合征 长QT综合征 心肌病等 平板试验 异丙肾上腺素 CPVT 动态心电图 事件记录器 基因检测 病史、体征 异常 正常 双向性室速 多形性室速 室颤 未诱发 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主要由SCN5A基因突变造成钠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可发作室颤导致晕厥或猝死 心脏结构正常,多发生于30-40岁,夜间为主 心电图V1-V3导联J点抬高呈穹窿或马鞍形改变 长QT综合征 长QT综合征是以QT间期延长以及活动或情绪应激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为特点的遗传性疾病 QTc一般男性大于440ms,女性大于460ms 心脏功能和结构正常 Andersen-Tawil 综合征 Andersen-Tawil syndrome Andersen-Tawil综合征也是以双向性室速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疾病 KCNJ2

文档评论(0)

沃爱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