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卫星的发展及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小卫星的发展及应用.doc

中国小卫星的发展及应用(一) -------------------------------------------------------------------------------- 发布日期:2001-08-16 字体:大 中 小 徐福祥 马世俊 中国小卫星:九个兄弟 与其他航天国家一样,中国的空间技术也是从小卫星开始起步的。迄今为止,中国卫星的摇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代表我国成功研制发射了9颗小卫星,成为国内小卫星研制的领军单位。这些小卫星为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遥感探测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重量为173千克,是中国第一颗简单小卫星。 一年后,1971年3月又发射了第二颗简单小卫星“实践一号”,重量为221千克,这颗小卫星在太空中成功运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 由于新技术发展和空间物理探测的需要,中国又在1981年7月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成功了三颗小卫星。 1990年我国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同时,又搭载发射了两颗小卫星。 1994年2月,我国运用成熟技术,以较快速度研制发射了“实践四号”小卫星,这颗重396千克的卫星,由“长征三号”火箭搭载发射,卫星在轨道上进行了空间幅照环境探测与研究,并进行了砷化镓太阳电池和镍氢电池等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1996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实践五号”现代小卫星工程研制。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发射升空。按用户要求,卫星在轨运行3个月,完成了在微重力条件下两层流科学试验。卫星在两种重力环境下,进行了8天试验,共获得12000多幅图像,图像清晰,数据完整。 我国科学家第一次通过“实践五号”的科学试验,实现了空间遥控操作,共进行了30多种不同条件下的科学试验,获得了国际微重力流体力学领域的重大成果; 进行了S波段数传发射机和大容量固态存储器试验,数据与传输图像达到满意效果,大容量存贮器工作正常,新技术验证试验获得全面成功,为我国航天器采用此新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卫星记录了大部分单粒子事件发生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印证了外国同类试验的观察结果,采用工业级器件,进行了单粒子效应及其对策试验,取得了可喜成果。其硬件软件对策有效。为航天器抗辐照加固设计提供重要数据,还为小卫星元器件等级选择,降低成本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空间环境测量取得了满意效果。专家认为,“实践五号”小卫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平台适应性很好,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突破了多功能结构、集成化星务管理等四项关键技术,自主研制开发了第一代用于中低轨道任务的高性能小卫星公用平台CAST968。平台采用基于网络的集成化电子系统,统一调度管理星上任务和资源,有效载荷占重比达30~60%,其电池翼可驱动和扩展,采用对地、对日、对其它天体三轴稳定,对地、对日、对其它天体自旋稳定。控制方式是偏置动量轮+磁控,反作用轮+磁控,具有变轨和轨道维持能力,适用于单星发射、双星发射、多星发射和搭载发射,具有完整的在轨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具备批生产能力。支持三轴稳定和自旋稳定等多种姿态控制方式。采用与国际接轨的USB测控体制。电源系统采用太阳电池与蓄电池联合供电方式,平台供电能力可以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裁剪。平台采用被动为主、主动为辅的热控措施。这一平台的建立及该院卫星研制的成熟设备,不仅将保证卫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还可确保研制周期在24个月以内。 中国小卫星:列入“十五” 大量事实证明,现代小卫星走俏国际空间技术市场,必将成为21世纪卫星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据业内人士预测,1985年~1989年期间,全世界每年大约发射20~30颗小卫星,而2000年后,保守的估计每年也将发射70~80颗,约占整个卫星发射数量的一半以上,其营业额为36亿美元。而随着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先进管理方法的使用和崭新设计概念的出现,必然会促使小卫星研制技术和卫星应用的不断进步,由此将引起卫星研制和应用领域的一场革命,一批功能更强,体积更小,价钱更低,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以与大卫星一争高低的小卫星会不断出现。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小卫星及其应用的发展。在国家“十五”计划中,将发展小卫星及其应用列入我国高技术领域未来重点发展的20个专项之一。在“863”计划中还成立了专家组,开展小卫星研究。 中国小卫星:明年探海 在“实践五号”平台基础上,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修改和升级研制开发的我国首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小卫星,研制工作已经完成。该卫星是为国家海洋局研制的,是采用CAST968平台技术研制的第二颗现代小卫星。卫星装载一台分辨率为1100米的十波段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