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网语音通信系统上.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固网语音通信系统上.ppt

固网语音通信系统 现代通信系统 信息通信业的主旋律 移动 随时随地、个性化 宽带 视频、多媒体、海量信息 融合 网络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融合 开放 网络开放、业务开放、产业开放 固定网三类业务 第一类业务是 传统语音业务,即PSTN相关的业务、ISDN业务和智能网业务 第二类是 语音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业务,如点击拨号和Internet Call Waiting 第三类是 多媒体业务,分为点对点多媒体通信和桌面共享允许用户建立(多方的)会话 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现状 国内PSTN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现有的网络优势很明显:网络规模大,语音业务质量好,电路交换:独占信道,QoS保证,数据业务带宽高。 PSTN网络存在的问题:端局功能参差不齐,大部分机型面临淘汰;用户数据封闭在各自交换机内不便于业务快速开展;业务平台开放性兼容性差,不便于全网智能业务开展;网络管理复杂,运营管理难度不断增大;针对用户提供业务相对单一。 某固定网结构举例 至国际出入口局 长途网 本地网 A省 B省 本地网2 本地网3 本地网4 DC1 省际交换中心 DC2 省内交换中心 本地网汇接局 本地网端局 ? ? ? ? ? ? ? ? 固定通信面临挑战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颠覆了传统电信商业模式 免费使用 P2P 人们对信息通信的个性化、移动性、多媒体化的需求日益强烈 传统电信无法满足要求 信息通信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结合愈加紧密 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将超越单纯的通信服务 技术飞速进步不断对行业管制和运营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如VOIP,IPTV 运营商的努力只能延缓固话收入“下滑”的趋势 固网面临的主要挑战 移动对固定 的替代 VoIP对传统 语音的冲击 收益无法 与带宽同 步增长 客户需求 不断变化 市场竞争 加剧 转型 电路交换模型 Everything in One Box 升级维护困难 功能单一 设备利用率低, 经营成本高 开放性差 业务开展困难 PSTN演进路线 PSTN向NGN的演进路线 1、对PSTN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引入软交换 2、引入IMS发展到IMS+CS-based PES阶段 3、实现基于IMS的FMC 软交换(NGN) IMS CS-based PES 固网智能化(2.5G) PSTN 融合 IMS 昨天 今天 明天 后天 智能网(IN,Intelligent Network) 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为快速提供新的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其目的在于使电信业经营者能经济有效地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电信新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优化PSTN,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节流”, 通过网络智能化创造新的增值业务,实现“开源” : 个性化业务:彩铃 ,彩话,同时振铃 ,超级无绳电话 号码类业务:全网NP,一号通UPT,个人号码 灵活的话费:固话预付费,反向付费,指定付费,话费套餐 PSTN与PHS的融合业务:一号双机,同时振铃 其他更多增值业务 智能网基本思想:交换和业务分离 SHLR 固网智能化 网络智能化主要指:在固定电话网中,用户业务属性与业务承载网络分离,将用户的号码、业务属性从各个业务承载网元中独立出来,实现业务属性与承载网络的无关性。建立独立的用户业务属性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的集中管理,实现网络内和不同网络业务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引入固定电话网用户的集中属性数据库,增强固定电话网的增值业务的甄别和触发能力。通过集中的用户数据管理,用户业务的统一认证,建立统一的用户层面的数据中心实现多种网络、多种业务的用户数据的共享 软交换的由来 软交换概念是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在IP 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为增强VoIP网关功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提出了分解网关功能的思路。 后来在IETF 相关文档中,又提出了功能类似于MGC 的呼叫代理(CallAgent)和呼叫服务器(CallServer)等概念。 更进一步朗讯公司贝尔试验室提出了软交换(Softswitch)概念,并研制出了第一台软交换原型机。 1999 年国际软交换论坛(ISC)成立,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分组通信参考结构,ISC 后改名为IPCC(InternationalPacketComm Consortium)。 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 of 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