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科学与健康复习思考题答案+.doc
第一章 绪论复习思考题一、概念 1、环境 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对其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目的探讨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质量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填空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人类的两种活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 2、全球环境问题表现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害、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核辐射扩散、荒漠化、酸雨等。三、分析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各阶段引发环境问题具体表现?
第二章 地球生态环境和生物污染复习思考题
一、地球环境及其组成、特点?
二、什么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之间有何关系 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而言。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非生物)之间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是生物圈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三、什么叫食物链 食物链指食生物界的食物关系,是通过一系列吃和被吃的关系完成的。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食鱼的鸟形成的食物锁链 。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
生态系统具有功能:生物生产、能量流通、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生物生产 包含植物性生产(初级生产绿色植物)和动物生产(次级生产动物性产品)
2、能量流动 通过食物链之间的相互关系,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强迫转向下一营养级,使能量在生物间发生转移的过程,称为能量流。能量流动的过程,就是能量在生物与环境间(呼吸消耗、排泄、死亡分解)、生物与生物间传递(10%定律)、分配和消耗的过程。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渠道。特点: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程的,不可逆的。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从环境吸取营养物质,物质沿食物链迁移,再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经分解者分解,又复归于环境的过程叫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周而复始,才能使营养物质不致枯竭,生态系统才会生机盎然。 生物体内所需的营养元素至少有30—40种。营养元素的循环包括生态系统内(主要是植物群落和土壤之间)的生物小循环和地球化学的大循环,通常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每种元素(碳、氮、磷等)都有各自的路线、范围和周期。
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有机体之间,它起着把系统各组成部分联成一个统一整体的作用。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有强有弱。其中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
五、碳循环中,人类的干预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解决碳循环失衡问题的途径?
六、什么是生态平衡?何谓生物污染? 所谓生态平衡,是有机体与环境条件之间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形成一个复杂的统一体,这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地保持平衡状态,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也都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是指当被污染环境的某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其数量超出正常的含量并足以影响人体健康或影响动植物生活时,就称生物受到了污染。
七、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哪些途径污染生物?
生物体受污染的途径主要由表面附着,生物吸收和生物浓缩三方面。
(一)表面附着 污染物附在生物体表面的现象。当使用的农药或含污染物的降尘降落时,部分农药或降尘以物理方式粘附在植物表面上,附着量的大小依作物的表面积和表面性质不同而异,如白菜、菠菜及阔叶树种的表面积大,污染物附着量就较多;杨梅、草莓及叶面具容貌的树种,表面粗糙有毛,附着量也比较大。此外,同种农药使用乳剂化使用粉剂的附着量大。 以物理方式粘附在作物表面的农药可因蒸发、风吹或随雨露流失,而脱离作物表面。脂溶性农药或内吸传导性农药,可以溶入作物表面的蜡质层或组织内部,被吸收、输导分布到植株汁液中。这些农药在外界条件和体内酶的作用下时植物受到一定的污染。
(二)生物吸收
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因素中的污染物,可经生物体各种器官的主动和被动吸收进入生物体内。
1、生物吸收的机制
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有各种无机物,大多属于电解质,亦有不少是有机物,多数为共价键和带不同程度的极性物质。在进入生物体时,由于生物有根部吸收和根外吸收,其机制不同,可概括为两方面:
(1)生物被动吸收—物理吸收:这是大多数根外吸收和主要形式,依靠根部的外液与原生质的浓度差,通过溶质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吸收过程。
(2)生物主动吸收—代谢吸收:指细胞利用生物体特有的代谢(呼吸)作用所产生的能量而进行的吸收作用。依靠这种吸收,细胞能把浓度差逆向的外界物质引进到细胞中来。
2、植物吸收
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奔驰车型与性能.doc
- 澄海实习报告.doc
- 黄腐酸作用机理.doc
- 煤炭建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定额.xls
- 中国东北地区第二课时.doc
- 高浓度或膏体充填技术前景广阔.pdf
- 第七册文明礼仪社团备课.doc
- 黄冈中学语文中考模拟试题.doc
- 聚乙二醇合成研究.pdf
- 单相(气相)与气液两相涡流管性能的比较与分析.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