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盆地南部海相侏罗系古油藏分析.pdfVIP

羌塘盆地南部海相侏罗系古油藏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据分析,古油藏中所含原油具有碳同位素相对 储盖层特征 较重(饱和烃8”C为一29.6‰至一28.3%0,芳香烃 隆鄂尼古油藏的储集层以布曲组顶部的白云岩 为主,其次为灰岩。在隆鄂尼剖面布曲组中白云岩 累计厚度达400.9m,占该组地层总厚度的78%;隆 鄂尼西剖面白云岩累计厚度达183.2m,占该组地层 总厚度的84%。白云岩中几乎均含油。 白云岩一般都比较疏松,岩石类型主要为深灰 色中一厚层介壳灰质白云岩、微晶白云岩以及中晶 38.55%)、三环萜烷和y一蜡烷含量较低(Y一蜡烷/ 白云岩。灰岩一般都比较致密,岩石类型主要为薄 层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中层白云质结晶灰岩等。 了海相原油的特点,源岩有机质类型为混合型。另 根据样品物性分析,储层的孔隙度为O.6%~ 外,经过对比,古油藏中原油的这些特征与中侏罗统 夏里组页岩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图3),反映了 15.5%,平均为14.7%,渗透率为0.01×10~~283 该古油藏中的原油来自夏里组烃源岩。 ×10。3£衄2,平均为223×10~pm2。储集层类型以 低孔低渗为主,占50%左右,优质储层(中孔中渗 ^]‘日Il^【l‘^oC‘’{_’ 型)仅占19%左右。 从区域资料分析,隆鄂尼古油藏的盖层为中侏 罗统夏里组。岩性以中一薄层泥质岩为主,其次为 泥灰岩。在该古油藏构造北翼的剖面中,覆盖在布 曲组之上的夏里组泥页岩累计厚度为212,3m,占地 层总厚度37.3%,其中最大单层厚度25.0m,厚度超 过15m的有7层。特别是覆盖在布曲组白云岩之上 的泥质岩累计厚度达46.6m,在本区分布稳定,显示 夏里组具有良好的封盖能力。 原油性质及油源 通过荧光镜下观测,古油藏的白云岩中存在两 种不同性质的“油苗”,一种为“活油”,另一种为固体 油饱和烃和芳烃8”C关系 沥青。“活油”具不同程度的绿蓝色、蓝色或浅蓝色 荧光显示,表明所含石油组分较轻,并且还可见黄色 油珠状“油”与浸染状绿蓝色、蓝色“油”共生的现象, 表明了原油的运移有先后两期。固体沥青呈黑色或 褐色,分散状分布在白云石的晶隙中。在分布上“活 油”和沥青各成体系。 由于地面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古油藏储层中含 油量及岩石的热解S.、s2和总有机碳含量等都很 图3羌塘盆地隆鄂尼古油藏原油单体烃 低,其中sl为0.02~0.03mg/g,S2为0.02~0.16m同位素油一源对比图 g/g,S1/(S1+s2)为0.16—0.33、TOC为0.05%~ 0.12%、可溶有机质沥青“A”为0.0014%~白云岩储层成岩特征与油气运移 0,0090%,沥青“A”中饱和烃含量为36.8l%~ 65.18%、芳烃含量为16.96%一24.10%。 研究表明,白云岩先后经历了重结晶、压实、溶 ·175· 会议宣讲论文 解、充填、取代和构造裂隙等多种成岩作用,所形成 600m以上。 的孔隙类型主要有晶间孔、溶孔、缝合线、溶蚀缝以 据生油资料,侏罗系各组地层中的有机质目前 及构造缝等。另外,这些白云岩还具有突出的后期 已达成熟或高熟阶段,但在燕山运动晚期之前,即本 改造特点,造成储集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 区整体抬升之前就已经成熟。燕I』J构造运动晚期, 根据镜下观察的结果,该古油藏至少有两次油 结束了本区的大规模沉降沉积史,同时也在整体上 气运移过程。第一次油气运移发生在晚侏罗世末一 结束了本区中一上侏罗统中的有机质的热演化史。 早白垩世初的成岩晚期至后生早期。此时,白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