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拟推荐的x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doc

辽宁大学拟推荐的x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大学拟推荐的x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doc

辽宁大学拟推荐的2015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 自然科学奖公示: 项目名称 分子反应的调控机理研究 推荐单位 (推荐专家) 辽宁大学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物理化学领域,与环境能源领域密切相关。分子反应动力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的前沿学科。通过研究基元反应和基元化学物理过程的机理,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进而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本项目围绕调控分子反应的激发态动力学过程开展研究,建立了表面等离激元波导远程催化分子反应新技术,提出了构造高精度势能面的新方法,揭示了外电场调控光诱导的分子电子转移反应的新机制。主要发现点为: 1. 以提高光诱导激子解离效率为目标,发展了外电场下光诱导激发态电子转移非绝热动力学理论模型;从外电场调节π电子云极化分布、电子相干性和电子态能级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电子耦合、反应自由能和重整能对外电场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外电场调控激发态电子转移反应的物理机制。 2. 以调控大气污染物分子反应为目标,提出了利用开关函数的方法构造高精度势能面的方法,利用此构造方法建立了氮氢体系分子高精度的势能面,通过研究反应体系的量子动力学和立体动力学过程,检验、完善了新的理论模型,丰富和发展势能面构造方法。在原子水平和量子态层次上深入认识和揭示了分子反应及其逆反应的性质和微观反应机理。 3. 以表面等离激元诱导分子反应为目标,探索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诱导表面催化反应的调控规律,获得了表面等离激元诱导分子反应的直接实验证据,利用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物理机制,实现了远程表面等离激元波导诱导的分子拉曼光谱增强;根据密度函数理论计算方法,开发了分子和金属体系之间的电荷转移Fortran程序,并且应用到可视化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的电荷转移增强机制研究。 本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英文著作2部;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118次,包括被刊载在Chem. Rev.,Angew. Chem. Int. Ed.,J. Phys. Chem. Lett.,等的论文正面引用评述。英国皇家化学会和德国Wiley杂志社邀请撰写综述文章。在国内外重要会议做邀请报告20余次。研究成果引发了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兴趣,促进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彰显出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排名、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曾获国家、省科技奖励情况 1、马凤才,排名一,教授,辽宁大学,主要贡献: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总揽技术方案。对本项目第一和第二项重要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发展外电场条件下的电子转移反应非绝热理论模型和分子反应势能面理论推导方面做了总体技术布局,并基于基础物理理论确定了反应的微观物理机制。在本项目第三项重要科学发现方面,以合作的方式与中科院物理所实现了表面增强拉曼催化分子反应的跃迁选择定则原理性突破。是代表性论文[1、2、4、5、6]的主要作者。 2、宋朋,排名二,副教授,辽宁大学,主要贡献: 主要对本项目第一项重要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发展了外电场下的电子转移反应非绝热理论模型;分析了电子耦合、反应自由能和重整能对外电场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外电场调控共轭分子电子转移反应效率的物理机制。是代表性论文[1、4、5]的主要作者。 3、李永庆,排名三,副教授,辽宁大学,主要贡献: 主要对本项目第二项重要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提出了利用开关函数的方法构造高精度势能面的方法,利用此构造方法建立了氮氢体系分子高精度的势能面,通过研究反应体系的量子动力学和立体动力学过程,检验、完善了新的理论模型,丰富和发展势能面构造方法。是代表性论文[2、4]的主要作者。 4、丁勇,排名四,教授,辽宁大学,主要贡献: 主要对本项目第一项重要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研究了激发态能量转移动力学过程,在原子水平和量子态层次上深入认识和揭示了激发态电子转移反应及其逆反应的性质和微观反应机理。是代表性论文[4、6]的主要作者。 5、孙萌涛,排名五,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要贡献: 主要对本项目第三项重要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提出了表面增强拉曼催化分子反应的实验方法,并成功获得了表面等离激元诱导分子反应的直接实验证据;实现了远程表面等离激元波导诱导的分子拉曼光谱增强;发展了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的电荷转移增强机制可视化方法。是代表性论文[3、7、8]的主要作者。 论文、论著目录(不超过8篇) 序号 论文专著名称/刊名/作者 影响因子 年卷页码 发表时间年月日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国内作者 SCI他引次数 他引总次数 知识产权是否国内所有 1 External Electric Field-Dependent Photoinduced Charge Transfer in a Don

文档评论(0)

zhengy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