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黄颡鱼的研究进展.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颡鱼的研究进展.pdf

黄颡鱼的研究进展 于雷,王海鹏,张伟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16023) alucard006@163.com 摘 要:本文主要从生物学、生理学、营养与饲料、养殖生产、鱼病防治、人工繁殖方面阐 述了近年来黄颡鱼的研究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对黄颡鱼养殖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黄颡鱼 生物学 生理学 1. 引 言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英文名:Yellow catfish),属鲶形 目 (Silurfoymes)鲿科(Bagridae)的黄颡鱼属(Pseudobagrus),俗称嘎鱼、嘎牙子、黄姑、 黄蜡丁、黄鳍鱼等。 P.eupogon,英文名:Shorthead catfish)、瓦氏黄 黄颡鱼的种类较多,有长须黄颡鱼 ( P.vachellii,英文名:Darkbarbel catfish)、 颡鱼 (也叫江黄颡鱼、硬角黄腊丁、江颡) ( P.eupogon Boulenger)、盎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光泽黄颡鱼 岔尾黄颡鱼 ( (也叫尖嘴黄颡、油黄姑)(P.nitidus ,英文名:Shining catfish)等。黄颡鱼与其它 几种黄颡鱼的主要区别是,其它几种黄颡鱼(除长须黄颡鱼外)胸鳍鳍棘外缘光滑,内缘有锯 齿。而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胸鳍鳍棘内外缘均有锯齿,但长须黄颡鱼体色青黄,须长且鼻须 呈黑色。另外,光泽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细黄颡鱼的鳍棘均有毒,人被刺后伤处红肿、剧 痛,而黄颡鱼的鳍棘基本无毒。 黄颡鱼在我国的分布较广,是我国重要的小型底栖淡水经济鱼类,除西南、西北和少数 地区外,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具有一定的天然产量,但目前资源呈 下降趋势。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肌肉蛋白质含量达到 16.1%,且含有多种 氨基酸[1],无肌间刺,可食用部分大,具有饲养简单,不易死亡,适温范围广等优点。除此 以外,黄颡鱼还有滋补作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 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另外,黄颡鱼的性情平静,因此在珍珠蚌的人工繁殖 过程中常常选用黄颡鱼幼鱼作为钩介幼虫的载体。尤其在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 费观念的不断提高,其在淡水鱼类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好评。目前,黄颡 鱼的养殖已经不可动摇的成为现阶段淡水养殖的焦点。 黄颡鱼养殖在国外尚无报道;国内学者分别对黄颡鱼的生物学、生理学、营养与饲料、 养殖生产、鱼病防治、人工繁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 黄颡鱼的生物学研究 2.1 黄颡鱼的生长规律 关于黄颡鱼生长规律研究进行的比较多,起初,杨家云在 1989 年 8 月至 1990 年 7 月间 对嘉陵江下游的野生黄颡鱼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嘉陵江瓦氏黄颡鱼的体长与体重呈幂 - 1 - [2] 函数正相关增长;体长与年龄呈“∫”型增长,体重与年龄生长曲线为抛物线增长 。 邹社校从 1990 年 2 月到 1991 年 1 月对洪湖中黄颡鱼进行了生长和食性的研究,探讨了 其在洪湖流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提出了有关在洪湖中保护和增殖黄颡鱼的建议[3] 。1998 年 12 月至2000 年 11 月俞小先和范传宝通过对东夹江中搜集的近 1000 尾 Ⅱ龄种鱼近两年的 繁殖和饲养,对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已经掌握了一定技术资料,其中还包含了水霉病 和细菌性鳃病的预防知识[4] 。2000 至 2001 年肖秀兰、欧阳敏、张明等以鄱阳湖水系黄颡鱼 为试验材料,对其形态特征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