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法国文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ppt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 19世纪浪漫派运动的大背景 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回声,特别是在大革命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白热化的19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了一股燥热的文学浪潮,这就是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 人们逐渐意识到作为人应该把自己从宗教的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认识到人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人有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情感和自由。 大革命过后,人们得到的不是启蒙运动者们所许诺的自由、平等、博爱,而是一幅幅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讽刺画。人们发现革命原来是如此残酷,于是汇成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悯、自我感伤的情感热流。对上帝的信仰、对未来的期待、对现实的诅咒,汇成了一股情感的热流。 而之前,作为浪漫主义先声的感伤主义文学潮流也曾经流行一时,为读者慢慢接受,所以当浪漫主义潮流汹涌而至的时候,读者们并不感到陌生。 法国浪漫派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 1. 卢梭的间接影响:卢梭直接影响了德国文学,而德国文学又影响了法国文学。 2. 18世纪哥特式文学的痕迹,其夸张、幻想的风格同19世纪法国浪漫派文学很投合。 3. 对德国浪漫派的误读。斯达尔夫人《论德意志》认为浪漫即为一种格调。 4. 欧洲其他国家文学的影响,如莎士比亚。 法国浪漫派的具体表现 一场新的古今之争。 法国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影响力深远;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反对古典主义,景仰莎士比亚,推崇散文式语言。 维克多·雨果作为年青一代诗人,以自己的声望成为领袖;1827年《克伦威尔序》成为整个法国浪漫派运动的理论纲领。 雨果创作的《欧那尼》成功上演,引起轰动,对浪漫派运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法国年轻人都积极拥护雨果,反抗伪古典主义。 成立了第二文社,展开了类似文艺复兴运动的热潮。100多天热潮不退,这是法国人的激情。 与德国不同,法国浪漫派是在同古典主义的对抗中产生的。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 一元——多元; 向心——离心; 崇尚理性——鼓吹非理性; 道德,服务王权——非道德; 人物高大,多贵族——畸形、困苦的人物; 严整、规范——多变、诡谲; 语言规范化——反规范化。 法国浪漫派的基本主张 内容:主张“自然”和“真实”; 形式:提倡“自由”和“独创”。 (比较德国的,主张回到中世纪,回到自我,回到自然,并且强调创造力、想象力) 德国浪漫派追求的“自然”是高山流水的自然,而法国浪漫派追求的是与“文明”相对的那个“自然”,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 德国浪漫派文学追求“真实感”,试图以此建立文学的独立地位,但是未被继承,到了法国浪漫派手里,又开始了对“真实”的追求。 而对“真实”的追求来自英国文学的影响。 法国浪漫派所追求的自由的想象力主要表现为异国情调,如夏多布里昂笔下描绘的美洲和东方。 自由遐想最突出地表现在“美丑对比”上。 夏多布里昂 夏多布里昂(de Chateaubriand, 1768-1848)生活并不检点,但却以伟人自居。 虔诚信仰基督教,以此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阿塔拉》“描绘两个在孤独中漫步和交谈的情侣”,表现神圣之爱对世俗爱情的胜利。小说的形式是古典的,分为开场、讲故事和尾声,描写的是情感与理智的冲突,文笔也是古典的。写景细腻,有象征性,登峰造极。 《墓外回忆录》(1830-1848) 写作目的:1. “我想解释我难以解释的心”;2. 力图治好时间之箭的创伤,或者在岁月的奴役中找到慰藉;3. 自我崇拜。 展示众多历史人物的画卷(拿破仑时代) “墓外回忆录”题目及其自传真实性问题,真实仅仅是作者的良好愿望,而事实上,虚伪、谎言、矫情充满全篇,乔治·桑认为此书“令人忍无可忍”。 作者夏多布里昂本人的矛盾性,“在虔诚的正经的大作家下面,生活着一个嬉皮笑脸、谈吐随便、神态放荡的夏多布里昂”。 自由与保皇、激情与宗教、天才与无赖。 另一方面,夏多布里昂诗情画意的文字使《墓外回忆录》成为法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影响了后世很多作家,如普鲁斯特。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0年法国以不流血的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d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