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触摸生命的高度 构建精神的高原——探访雪域高原海拔最高乡普玛江塘乡干部群体.doc
触摸生命的高度 构建精神的高原——探访雪域高原海拔最高乡普玛江塘乡干部群体
这里被称为“高原之巅”,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海拔5373米,比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还高出近200米;高寒缺氧,灾害频发……
但就在这里,36位乡干部用青春和赤诚触摸着生命的高度,用不懈的拼搏构建起一片精神的高原——
他们长年坚守,默默奉献,换来老百姓的信任和不舍;他们带动当地农牧民收入近3年年均增长29%,2014年达到8712元;他们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生,有不少主动请缨就任,还有的调离后又申请回来……
是什么信念,让他们个个精神饱满,甘于奉献?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个个“吃苦受苦不叫苦”,为国坚守?记者近日来到这里,我国海拔最高的乡政府所在地——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蹲点,探访这个岩石般坚强的干部群体,揭开他们的“坚守之谜”。
甘于奉献,为国家和人民坚守
记者走近皑皑雪山簇拥的普玛江塘乡政府,这里靠近边境,迎面望见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不禁心中一振。
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达瓦次仁今年28岁,原本在条件较好的加查县工作,可他2012年主动报名到普玛江塘工作。有的偏远村庄离乡政府有50多公里,下村时遇上雨雪天气,就要住在村里。
“什么最难?”面对这个问题,达瓦次仁腼腆地笑了:“最难的是找对象,人家一听在普玛江塘工作,往往见不上第二面。可我在这里能够帮助老百姓解决不少困难,心里从来没有后悔过!”
老家在湖南的乡党委书记李小华两年前放弃了县城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普玛江塘工作。然而,和妻子结婚6年,聚少离多,至今他们也没能有个孩子。
来到乡干事苏海的宿舍,看到桌上摆了不少藏语书籍。这位23岁的小伙子认真地给记者讲起他的学习计划:“白天工作很忙,我就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挤时间学。尽管很难,可只有学会了藏语,才能更明白当地老百姓想什么,才能多做一些老百姓欢迎的事。”
在这里坚守,恶劣的高原环境和气候,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人的意志。尽管不少干部身患高原疾病,尽管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但近3年来,普玛江塘乡80名干部,除了一位独生子女确需回家照顾父母外,没有一个“逃兵”。
在普玛江塘,乡里的干部和老百姓血脉相通,哪家病死了一头牛,哪家夫妻吵架闹离婚,哪家小孩上学困难……干部们很快就会知道,立刻想办法帮着解决。“难处,每个普玛江塘的干部都有一大堆。但是,这里的百姓离不开我们啊!” 李小华说。
面对灾情和危险时,普玛江塘的干部们总是冲在最前面。2011年10月,一场罕见的大雪袭击了普玛江塘,干部们连续奋战18个小时,打通了通往县城的“救灾生命通道”。时任乡党委书记次仁罗布过度劳累,一头昏倒在地,可当他醒来时,听说牧民扎西一家没有找到,又立即带人在没膝的大雪中,冒着迷路的危险上山寻找,直到把扎西一家安全转移出来。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懂得奉献的价值,才能升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县委组织部部长张联聪说,在普玛江塘,乡党委、政府长年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中央重大决定,坚定“对党忠诚、为国坚守、为民奉献”的理想信念。
“艰苦地区的老百姓更需要发展”
“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在那木其村,牧民格桑央吉对记者竖起大拇指,“乡里刚刚给全村27户免费建了玻璃阳光房,解决了取暖问题,不用再烧牛粪,一天就可以节约12元。驻村工作队还帮助修建了接羔产房,大大提高了新生小羊羔成活率。”
有人说,“在普玛江塘工作,躺着都是贡献。”可普玛江塘的干部说:“艰苦地区的老百姓更需要发展,更需要干部多带头、多吃苦、多想办法!”
几年间,这个条件艰苦的高原,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277户牧民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土木结构新房,彻底告别了住了数百年的帐篷和草皮房;引进良种牛羊,有效改善了畜群结构;完善了牧道、防洪坝、药浴池、暖棚圈、大棚温室、畜产品加工点和畜种改良工程建设……
“再艰苦的地方也要有人守,再艰苦的工作也要有人干,1012名群众需要我们的服务。”在普玛江塘采访,经常听到干部们这样说。
普玛江塘虽然只有6个村,但地域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发展和稳定任务繁重。乡干部给记者列出了一张今年全年的工作流程表:
3月份,一个重要工作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所有乡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进入4月、5月,草场青黄不接,乡里要陆续给各村调拨下发饲料。同时,气候转暖,复工建设的项目有乡小学种蔬菜用的大棚温室、全乡第一个畜产品加工用房、合作社的业务用房;马上开工建设的项目是高压氧舱,主要是为了防治突发的高原重病患者,还要为几个村建暖棚圈。
5月至8月,是乡里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同时还要发动牧民,参与“法律进万家”活动。
到9月份,要为牧民准备今冬明春的防灾抗灾物资。10月、11月,对照党建、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