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阅读题的教学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诗词阅读题的教学策略   烟波浩渺的中国文化中,诗歌就像一颗璀璨的珍珠,熠熠生辉,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绵延不绝,诉说着古人的离合悲欢,让我们常唏嘘不已。   随着各地中高考政策的出台,语文考试内容调整,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诵读诗文,注重积累和感悟,更加注重对诗词的整体把握和感染熏陶。   纵观近五年的河北中考题,除去默写外,诗歌阅读一直是出题者的宠儿,现将近几年的考试题目、题型及分值统计如下:   河北省近5年中考统计表   从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诗歌阅读题的分值在增加;题型大多出现在文学常识的识记、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词句的理解和赏析上(其中第一、三项所占分数比重较大,几乎年年必考)。把握了这个方向,语文教学就有了目标,但同时亦不能忽略其他题型,如画面的描绘、技巧的赏析等。正是有了对这方面内容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分析、理解诗句,把握主旨。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中考诗歌阅读的考点:   1.识记诗歌的文学常识;   2.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3.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写作特点。   这是“考试说明”和《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新课标》对初中诗词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中高考政策调整和这样的要求之下,初中必背古诗词的篇目有所调整,由2010年的10篇,2011年的20篇,2012年到2014年的34篇,篇目越多,对我们来说,教学任务越重,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成功备考中考,方法至关重要。下面,我从这四个方面归纳初中诗词阅读题的答题方法及策略。   一、识记诗歌的文学常识   例:2010年考查的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摇 ?摇,“乐天”指的是?摇 ?摇   2012年考查的是诗歌的题目是《?摇 ?摇》   2013年考查的是《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摇 ?摇   2014年考查的是《己亥杂诗》的作者是?摇 ?摇   对于这类题型,我一般采取的是分朝代整理的方法,把34篇必背古诗词按朝代排列,在此基础上,多读多背,了解诗人的人生际遇、思想感情,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等理解背诵。   我因有幸参加过几次中考阅卷,这里特别提醒的是,学生大多知道诗歌的题目、作者,但书写错误率很高,在教学中,千万别忽视“眼高手低”的问题,背诵的同时要书写,方能牢固。   二、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例:2010年的试题是:给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划分节奏。(每句一处)   此题型虽说在近5年中,只出现在了2010年一次,但万不可忽略,这是正确朗读诗歌的前提。一般情况下,诗歌的朗读有以下几种模式(一般按意义或节奏划分):   四言诗:“二/二”模式,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诗:如划分一处,大多为“二/三”模式,如:“感时/花溅泪”;但如果还需细化的话,还有“二/一/二”式,“二/二/一”式;   七言诗:如划分一处,大多为“四/三”模式,如“惶恐滩头/说惶恐”;细分的话,还可分为“二/二/二/一”式,“二/二/一/二”式,“二/二/三”式;   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节奏的划分应为“四/三”式。   三、理解诗句的内容,把握主旨、情感   例:2013年中考题第8题: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对于文章主旨、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从作者的生平、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风格等方面品味诗歌内容,分析主旨。   如“诗圣”杜甫,我们知道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早期他外出游历求学,胸怀抱负,壮志凌云,早期的诗作中这种情感体现得很明显,如《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期处于“安史之乱”时期,颠沛流离、生活困苦,表达的大多是忧国忧民的情感,如《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   2.从诗歌的具体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看题目中有没有词语能够体现诗歌的主旨,如2013年的这道中考题,题目中的“思”字就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再结合文章内容就能知晓文章所写的是“思乡之情”。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主要诗句入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就能很好地概括文章主旨:文天祥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四、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的比重很大,2011年5分,2012年5分,2014年5分,下面结合例题总结答题策略。   1.从诗句

文档评论(0)

leirenzhan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