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倾式钢箱系杆叠拱桥吊杆张拉控制和分析.docVIP

外倾式钢箱系杆叠拱桥吊杆张拉控制和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倾式钢箱系杆拱桥吊杆张拉控制与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系杆拱桥吊杆张拉的施工方法,并结合某外倾式钢箱系杆拱桥工程对吊杆张拉施工的相关理论数值与实际结果进行分析,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钢箱系杆拱桥 吊杆张拉 一、工程概况 背景桥分为主桥和引桥部分,其中主桥为30m+108m+30m三跨连续外倾式四索面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钢箱梁为带U型肋正交异性板结构,钢箱梁与钢拱肋原设计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因部分螺栓空间受限无法施拧到位,后设计改为中横梁顶板与拱肋法兰板全断面角焊接。钢拱肋为外倾式叠加拱,拱肋结构采用变截面加劲矩形钢箱,拱平面外倾1:3,主拱圈投影高度为39米,副拱圈最高点比主拱圈高7米,采用小节段焊接拼装b≥1860 MPa,其它性能不低于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1995的要求。主跨车行道钢梁内,拱脚位置布置4组用于平衡拱脚水平推力的系杆,系杆采用环氧喷涂非集束钢绞线形式。每个拱侧各2组,每组47根钢绞线,钢绞线在钢梁内顺桥方向曲线布置,线型与道路线型相同,以每2道横隔梁位置设穿孔式转向器实现曲线布置。钢绞线采用单根双向张拉工艺,锚垫板下设置纠偏装置,每组钢绞线外增设PE防护套。 吊杆(OVM-PES(C))采用(环氧或)镀锌平行钢丝束成品索,标准抗拉强度σb≥1670MPa,吊杆索体采用双层HDPE防护的全防腐索体套,索体钢丝束间灌注防腐油脂,实现全封闭型防腐。全桥共计92根,其中Φ5-91(内吊杆)为50根,Φ5-19(外吊杆)为42根。吊杆上部与拱肋的连接采用热铸锚叉耳式构造(固定端),下部与钢箱梁连接采用冷铸镦头锚(型号)(张拉端),带可偏摆球铰装置及防水、防腐构造,以适应吊杆微小转动。 吊杆平面布置图 二、吊杆张拉准备工作 1、建立计算模型 系杆拱桥属于多元(次)超静定结构,因而静力和动力分析分别采用MIDAS CIVIL2006和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经模拟计算得出:拱脚最大轴向压力17866.3KN,主拱单元最大压应力144.96MPa,最大拉应力67.2MPa;主跨拱侧主梁最大拉应力32.7MPa,最大压应力52.8MPa;中纵梁最大拉应力30.2MPa,最大压应力36.2MPa;中主梁最大拉应力28.5MPa,最大压应力27.3MPa;拱一侧系杆最大轴力2×4000KN,应力为304MPa;人行道纵梁最大拉应力为38.14MPa,最大压应力19.96MPa;内吊杆最大拉力995.7KN,外吊杆最大拉力123.5KN,吊杆安全系数大于3。 2、张拉顺序的确定 系杆拱桥吊杆张拉顺序主要受拱圈及主梁受力条件限制,为满足外倾拱圈稳定性,也使吊杆张拉过程中桥梁结构内应力的重分布符合设计模型的理想状态,张拉吊杆顺序应尽量使拱圈受力相对均布为宜。实践结果证明顺桥向顺序张拉会引起拱圈局部受力不平衡,同时为减少前次吊杆张拉与后次张拉对吊杆索力变化的相互偶合影响(预应力损失),为确保拱圈的安全性和吊杆力的准确性,一般系杆拱桥吊杆张拉采用数值方法分级张拉,从跨中到拱脚两侧分次对称顺序张拉。 3、张拉力的计算 考虑压杆的几何刚度,计算拱圈拱冠、四分点、八分点处的平面位移,主拱失稳安全系数21。根据设计院提供的二期恒载铺张完成后吊、系杆张拉力值:拱一侧系杆最大轴力为4000kN,内吊杆力均为750kN,外吊杆均为50kN。其中,内吊杆分三次张拉到位,外吊杆分两次张拉到位。经过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内吊杆第一次张拉增量为225KN,第二次张拉增量为450KN,第三次张拉增量见附表1,外吊杆第一次和第二次张拉增量见附表。(由于最后一次张拉属微调,吊杆相互间偶合影响可以忽略) 内吊杆第三次张拉增量 张拉阶段 吊杆编号 张拉增量 (kN) 张拉阶段 吊杆编号 张拉增量 (kN) 45 西侧13 134.28 46 西侧12 249.91 58 东侧2 577.32 47 西侧11 339.10 59 东侧3 574.31 48 西侧10 396.94 60 东侧4 565.70 49 西侧9 437.83 61 东侧5 549.30 50 西侧8 473.89 62 东侧6 525.29 51 西侧7 502.42 63 东侧7 504.03 52 西侧6 523.92 64 东侧8 475.69 53 西侧5 548.21 65 东侧9 439.80 54 西侧4 564.87 66 东侧10 399.02 55 西侧3 573.75 67 东侧11 341.24 56 西侧2 577.03 68 东侧12 252.16 57 西侧1 613.22 69 东侧13 136.93 4、吊杆安装施工 4.1张拉施工前,所有张拉机具均按设计、规范要求在当地重新标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