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一次西南涡暴雨的大气排熵指数特征分析.pdf
第38卷第1期 气象与环境科学 V01.38No.1
2015年2月 andEnvironmental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Feb.2015
河南一次西南涡暴雨的大气排熵指数特征分析
张 宁2
霞L2,王新敏2,高媛媛3,张
(1.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2.河南省气象台,郑州450003;3.河南省气象局,郑州450003)
摘 要: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基于广义相当位温构建大气排熵指数,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雨量
1
资料、NCEP/NCAR
6×l。再分析资料等,对2008年7月2l—23日一次西南低涡东移造成的河南省大范围暴雨过程的
大气排熵指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排熵指数的演变与此次西南涡暴雨落区和雨强关系密切,暴雨落在负
排熵指数中心偏南一侧,大雨以上降水分布在排熵指数负值中心轴线附近及其偏南侧;强降水开始前,排熵指数明
显减小,强降水持续时间与排熵指数低值维持时间联系紧密;雨强不仅与排熵指数低值有关,且与低值维持时间、6
h变化量也有密切关系。排熵指数低值中心位置和中心值的强弱变化与该个例中西南低涡中心位置和其强弱变化
具有较好一致性。
关键词:广义相当位温;大气排熵指数;西南低涡;暴雨
中图分类号:P458.3 文蘸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48(2015)01—0026—08
霞等…1在广义位温的基础上计算了几个熵流指数
引 言
并结合河南省的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分析了各
气象工作者通常利用假相当位温作为大气的温 指数与暴雨的发生和落区的关系,认为熵流指数在
湿特征量,然而假相当位温只是部分考虑了水汽凝 暴雨过程中的演变特征对暴雨落区预报有指示意
结潜热的作用,忽略了有大量水滴以云的形态悬浮 义。李春虎等¨纠对0509号“麦莎”台风影响下山东
在空中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特征量对 省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了排熵指数与远距
次天气尺度降水系统热力学性质的描述能力。符长 离台风暴雨区的关系,认为负熵变区与暴雨区相对
锋¨。21等根据空气微团在多相系可逆湿绝热过程中 应,排熵指数能有效且较准确地反映台风外围附近
熵守恒原理提出了广义位温的概念,并应用耗散结 暴雨的强度和暴雨中心的落区。
构理论¨。41,借助广义相当位温建立了一种新的动 以往的研究中,大气排熵指数被较多地应用于
力热力综合指数——大气排熵指数,其基本物理意 台风暴雨中,对于西南低涡系统排熵指数是否仍有
义是熵变,在强对流或暴雨过程前,大气下层存在着 指示意义,它的演变特征与西南低涡的强弱变化和
高熵的注入和聚集,大气上层有熵的输出,这种大气 暴雨落区、强度有无关系,这是本文作者所关注的
耗散结构的排熵机制利于对流性不稳定增强和暴雨 问题。
天气发展。近年来,一些气象工作者讨论了基于广 西南低涡常常活跃在中纬度地区,是造成黄淮
义位温构建的熵流指数在不同天气系统下的演变特 地区大范围暴雨、大暴雨的重要影响系统,广大气象
征-9]。李昕等¨刚分析了完整的熵平衡方程中各工作者从中尺度分析¨”14o、西南涡的结构特
项对暴雨的作用后,认为先有外界能流和质流对系 征¨5叫6。、GPS水汽特征¨71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统的贡献,导致熵不平衡,与此同时,系统内部高速 统计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熵权分析的我国沿海城市人海经济系统脆弱性测度研究.pdf
- 基于犌犐犛的辽宁省围填海适宜性评价.pdf
- 基于现场盲样考核的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过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建立与应用.pdf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沿海旅游资源开发规模评估--以大连旅顺口区为例.pdf
- 基于相互作用矩阵的象山港围填海适宜性评价.pdf
-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的渤海湾赤潮遥感叶绿素浓度研究.pdf
- 基于空间错位理论的中国滨海旅游地区差异研究.pdf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连市可持续发展模型模拟分析.pdf
-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南四湖湖鲚(Coilia+ectenes+taihuensis)群体遗传结构和种群扩散.pdf
-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海洋专业知识服务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