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度“甘肃省精品课程”申报表.doc
2012年度“甘肃省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 属 学 校 兰州理工大学 (省属)
课 程 名 称 材料成形原理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材料学
课 程 负 责 人 袁子洲
申 报 日 期 2012-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一○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袁子洲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1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E-mail yuanzz@ 通信地址(邮编)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730050) 研究方向 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消失模铸造设备与工艺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材料成型原理,专业基础课,6学时/周,5届,约1000人
2.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专业课,4学时/周,5届,约300人
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课程设计 3届,86人;
2.毕业设计 5届,40人。 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及超塑性能研究Effect of annealing on the kinetics of glass transi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in Co–Fe–Ta–B amorphous allo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429(1-2):104–110CI/EI 双收录,第一作者Prepar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morphous Co–Zr–B alloy nano-powders [J].
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8,450(1-2):245-251, SCI/EI 双收录第一作者A new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the glass-forming ability of bulk glass forming alloys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8,459(1-2): 251-260 SCI/EI 双收录,第Prepar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morphous Co-Cu-B alloy
nano-powders[J].Intermetallics 2009. 17(4):281-284,SCI/EI 双收录,第一作者.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陈克选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10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中国焊接学会委员 传 真 0931-2806962 所在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E-mail chenkx@ 通信地址(邮编)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研究方向 焊接设备及控制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1. 材料成形原理(本科,专业基础课;周学时:7h;5届;1000人)
2. 焊接电源与电弧焊(本科,专业课;周学时:5h;5届;300人)
3. 焊接电源与控制(本科,专业课,周学时:4h;2届;200人)
4. 焊接方法及设备(本科,专业课,周学时:4h;2届;200人)
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硕士选修课;6h; 5届;60人)
近五年1. 专业生产实习(2届,600人)??
2. 毕业论文(5届,45人)
近五年“材料成形原理”建设(2007-)。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8年参加省攻关项目“数字化焊接电源系统及全数字化脉冲MIG/MAG焊机”,省级鉴定国内领先;
2.2008年参加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大容量低能耗镁合金微弧氧化工业化成套设备开发”,已完成,待鉴定;
3.2009年主持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负脉冲在镁合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