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地质与工程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2013年 11月 PETROLEUM GEOLOGYANDENGINEERING 第 27卷 第 6期
文章编号 :1673—8217(2013)06—0138—04
新型承压堵漏技术在冀东油 田南堡 3—20井的应用
邱元瑞 ,李家库 ,胡勇科 ,谢博涵 ,许 婧 ,李 钊
(1.中国石油冀东油 田工程监督中心,河北唐 山063299;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开发技术公司)
摘要 :为解决冀东油田南堡三号构造深层井段完井期 间井漏与溢流并存 问题 ,对施工井采用 了承压堵漏技术 ,应用
了新型堵漏材料 BZ—SPA和 KT。介绍 了NP3—20井四开完井井段新型 BZ—SPA和 KT堵漏材料的应用情况,
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新型堵漏材料承压堵漏技术和分段间歇式堵漏工艺有效地提高了长裸眼井段钻井液安全密
度 窗口,增强了地层承压能力,保证 了完井期 间井控安全 ,为完井测井、固井等施工提供 了良好的井眼条件 。
关键词 :冀东油田;南堡 3—2O井 ;承压堵 漏
中图分类号 :TE357 文献标识码 :A
冀东油田南堡三号构造作为冀东油 田主要上产 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层承压能力 。
区块之一,2011年以来该构造先后施工 了NP3—
1 南堡 3--20井基本情况
27、NP3—19、NP3—20等探井 ,在钻井施工 中发生
过不同程度的井漏 、井壁垮塌 、划眼等复杂事故。上 南堡 3—20是一 口四开定 向预探井 ,位于黄骅
述井完井期间沙河街组油气活跃 ,由于东营组地层 坳陷南堡凹陷南堡 3号构造南堡 3—20断鼻高部
承压能力弱 ,两者处于同一裸眼井段,出于井控安全 位 ,钻井 目的是预探南堡 3—20断鼻东三段和沙一
的考虑 ,提高钻井液密度极易发生上漏下出的情况 , 段含油气情况 ,完钻井深 5689m,最大井斜 42.
所以及时提高东营组 的地层承压能力是关键 。因 98。,井底位移2812.97m,四开裸眼段长 1685m,
此 ,在南堡 3—20井 四开完井阶段应用了承压堵漏 地质分层情况见表 1。
表 1 南堡 3—20井地质分层情况
层位 井段 /m 厚度 m 岩性描述
该井的井身结构为 4660.4×283122+4444.5× 火成功 。
20031TI+4311.1×4003m+4215.9×5689In,三 完井阶段对该井 四开井段实施 了承压堵 漏施
开钻至3182m 时因断层发生井漏,漏失泥浆 586 工。三次承压堵漏后 ,地层承压能力明显提高 ,将钻
1TI。, 损失时间 77h;四开使用 KC1抗高温钻井液体 井液密度 由1.48g/cm。提高至 1.55g/cm。,大排量
系,钻进至4943m时东营组井壁垮塌,划眼过程中 循环未见漏失 。起钻换双扶通井后大排量循环清除
钻具疲劳断裂落井 ,被迫填眼侧钻 。钻进至 5102 有害固相 ,振动筛无砂后打入封 闭浆全封裸眼井段 ,
m沙一段时因泥页岩裂缝发生井漏 ,损失泥浆 23. 起钻下套管、固井 、测声幅顺利 。
51m。,损失时间22h。自5129ITI开始全烃值一直
2 承压堵漏原 因分析
保持在 99 ,油气活跃 ,油气上窜速度在 100m/h
以上 ,5132~5686121CO2含 量 为 2.00 ~ 10.
收稿 日期 :2013—05—16;改 回日期 :2013—09 13
69 ,钻井液受污染严重 ,粘度、失水等性能变差 ,在
作者简介 :邱元瑞 ,工程师 ,1984年生 ,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