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_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3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pdf

0_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3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pdf

  1. 1、本文档共8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_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3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pdf

人教A 版 必修1 第1 章 教案及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 必修1 模块纵览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理解集合、映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概念,认识和理解它们的有 关性质和运算.具有一定的把函数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背景的给出,通过经历、体验和实践探索过程的展现,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 会过程的重要,并在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领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 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初中函数的学习基础上,对数学有更深刻的感受,提高说理、批判和质疑 精神,形成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内容概述 本模块共三章: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本模块为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先在第一章给出集合的有关概念、表示、关 系和运算等;然后从函数实例出发深化函数概念及其表示,并研究映射概念;进而又给出了函 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值、奇偶性,这也是对函数的深化;接下来再回到特殊的函数——几个基 本初等函数,继续认识函数,本模块重点涉及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最后专门给出了 函数在数学和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使函数的价值得到体现,也是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概念, 更加强了数学应用. 概括地说,本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函数”.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最重要、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贯 穿整个高中数学的纽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准备,是未来公民的必需,因此,整个模块以函数 作为中心,以函数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本模块无论是数还是形都用函数观点来研究,研究它们的变化及其规律.对方程的认识和研究, 也是从函数出发,把它与两个函数相结合,把它的解看成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这里 把函数作为整体来认识,方程则被看成是包含于函数的局部. 教学建议 教师,对数学应该有自己深入的想法,只有教师深入了才能有教学的浅出;教师,对于教学也应 该有自己的想法,唯其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出具有独到想法的学生. 1.抓住核心,重点突破 由于函数是本模块的重点和核心, 因此教师要重视函数的教学, 向学生贯彻函数的数学思想, 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会函数,更会用函数的思想去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函数概念的教学要从实 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尝试列举 具体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定义.要注意:①构成函数的要素和相同函数的含义,②函数的三种 表示法的联系、区别与适用性,③分段函数的意义,④映射的概念和判断.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 概念本质的理解,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时,要控制难度. 2.用课本教,而非教课本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数学学 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编制高考大纲的依据,是数学教 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包含“双 基”在内的三维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课本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本内容仅仅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 的一种载体,并不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全部掌握. 由于高中数学课本版本的多样化,高考数学 第1 页 共 155 页 人教A 版 必修1 第1 章 教案及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 只能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个版本的课本来命题.因此在处理新课标课本时,首先要 考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就课本来说,版本不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就 有不同,其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课本、学生,找准三者 的连接点.这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本仅仅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 以课本为依托, 把课本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改造课本,最终突破课本,即变“教课本”为 “用课本教”,树立“用课本教” 的课本观.同时这也要求提醒学生,不要把课本看得过于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