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之汽车尾气污染.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污染之汽车尾气污染.ppt

大气污染之汽车尾气污染 组员:zhameng 一个人正常人每天放屁5-6次,总排放量 500mL左右的气体(密度≈1.3kg/m3 ) 一人一天放出0.001g(重量)的屁 一人一年放出0.365g(重量)的屁 10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 = 1.432×1014(人)一年的放屁量 =全体中国人放261552.5年的屁 汽车尾气污染的介绍 汽车尾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及影响 汽车尾气污染的防治 汽车尾气污染的处理 汽车的未来走向(结语) 汽车尾气污染的介绍 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污染物为 CO、 未燃碳氢化合物(HC)、 颗粒物(PM)、 氮氢化物NOX(指NO和NO2)、 硫化物SOX(指SO和SO2)、 CO2、 氟氯烃和臭味气体、 含铅化合物、 苯丙(a)芘 。 CO(1) 一氧化碳是烃燃料燃烧的中间产物,主要是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件下,由于烃不能完全燃烧而产生,混在内燃机废气中排出。当汽车负重过大、慢速行驶时或空挡运转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会明显增加。一氧化碳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0,它的溶解度很小。 CO(2) CO是最早被发现有害污染物之一, CO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一般要多步化学反应完成。 若用R代表碳烃基,则碳氢化合物燃烧时CO的生成步骤可表示如下: RH→R→RO2→RCHO→RCO→RCO→CO 由RCO到生成CO这一过程的主要反应是RCO的热分解或RCO的氧化,其主要化学反应方程为 RCO→CO+R RCO+O2→CO+… RCO+OH→CO+… RCO+O→CO+… RCO+H→CO+… 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简单燃料(如甲烷等)的CO的生成模式较为清楚。对于汽油、柴油等由多种烃组成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生成CO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未燃碳氢化合物(HC) (1) 指由汽车排放的没有燃烧或部分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通常用HC表示。点燃式内燃机汽车HC主要来源于排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曲轴箱的泄漏,压燃式内燃机汽车HC主要来源于排气系统和曲轴箱的泄漏。汽车尾气的碳氢化合物来自三种排放源。对一般汽油发动机来说,约60%的碳氢化合物来自内燃机废气排放20%~25%来自曲轴箱的泄漏,其余的15%~20%来自燃料系统的蒸发。 汽油机HC的生成机理 (2) (1)不完全燃烧(氧化)。发动机运转时,若混合气过浓或过稀,或者废气被严重稀释,或者点火系统发生故障,则火花塞可能不跳火,或者跳火后不能使混合气着火,或者着火后又在传播过程中熄灭,致使混合气中部分燃料,甚至全部燃料以未燃HC形式排出,使HC排放明显升高。 (2)壁面淬熄效应。壁面淬熄效应是指温度较低的燃烧室壁面对火焰的迅速冷却(也称激冷),使活化分子的能力被吸收,链式反应中断,在壁面形成0.1~0.2mm的不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火焰淬熄层,产生大量未燃的HC。 (3)狭缝效应。狭缝主要指活塞头部、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狭小缝隙,火花塞中心电极的空隙,火花塞的螺纹、喷油器周围的间隙等处。汽油机工作时总有一些液态油滴或燃油蒸气隐藏在这些缝隙中,因火焰无法传人其中而不能燃烧,于是成为未燃烧HC的一个来源。 (4)壁面油膜和积炭吸附。在进气和压缩过程中,气缸壁面上的润滑油膜,以及沉积在活塞顶部、燃烧室壁面和进气门、排气门上的多孔性积炭,会吸附未燃混合气和燃料蒸气,在膨胀和排气过程中这些吸附的燃料蒸气柱随之进入气态的燃烧产物中。这样HC的少部分被氧化,大部分则随已燃气体排出气缸。 颗粒物(PM) 颗粒物(PM)也称微粒物,汽车排放的PM主要形成于内燃机燃烧过程,燃烧过程生成的PM主要成分为碳元素,因此,有时用固体碳或煤炭等表征其排放。燃烧过程中的PM是排气中炭烟形成的原因,因此,PM也称为炭烟微粒。 由于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具备生成PM的高温缺氧条件,因此PM的排放问题主要存在于柴油机。随着排放标准的更加严格,缸内直喷汽油机汽车的PM排放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颗粒物(PM) 颗粒物的生成是一个非平衡过程,导致颗粒物生成的准确化学细节至今还不清楚。一般认为颗粒物的生成过程包括燃油分子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分解、原子的重新排列、浓缩、成核和聚集等一系列过程。根据已有的理论与化学观察结果,内燃机排出的颗粒物中最大的粗模PM的形成过程可归纳为: 燃油→浓缩→生成PAH →浓缩→先导物PAHs →核模性颗粒物→聚集模型颗粒物→粗模型颗粒物 氮氢化物NOX 氮氧化合物是在内燃机气缸内大部分气体中生成的,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取决于燃烧温度、时间和空燃比等因素。从燃烧过程看,排放的氮氧化物95%以上可能是一氧化氮,其余的是二氧化氮。 NOx的生成机理 ?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