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庾信创作对《楚辞》的接受
殷志芳
摘要:庾信的文学创作与《楚辞》的关系,前人早有所论及,例如唐张说《庾
信宅作》,李商隐《过郑广文旧居》、《宋玉》等诗,都论及了庾信与《楚辞》的重
要作家宋玉的关系;清人洪亮吉、孙梅,近人刘师培、钱钟书等所论则涉及到了
庾信作品与屈原作品的关系。但由于我们旧时使用的文学批评方式主要是靠灵感
的捕捉而不是凭借逻辑论证得出结论,凭艺术直感的批评方法,没有严密的概念
理论来作指导,就会导致这两者之间具体有什么联系显得较模糊,较笼统。当代
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鲜见,这在当代庾信研究中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在前人的
基础上,我借鉴当代学者的一些方法,例如量化分析和比较评价,特别是比较评
价,对庾信创作对《楚辞》的接受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主要包括:
一,庾信赋对《楚辞》的继承。由于生活贫乏的个人局限和当时文坛注重《楚
辞》艳逸风格而轻视其思想内容的时代局限,使得庾信前期赋对《楚辞》的继承
不得不停留在“猎其艳辞”的初级阶段。入北之后,家国之悲和身世之感使他的
作品在思想、精神上上薄屈宋,如《枯树赋》与《橘颂》,都是借物(植物)喻人,
都有“深固难徙”的眷恋故土的情感。《竹杖赋》、《邛竹杖赋》则继承了《楚辞》
“士不遇”主题,这两篇赋中所要表现的正是离开南梁,失去梁武帝父子的赏识,
在北朝又找不到知音的苦闷。后期赋的代表作《哀江南赋》与《楚辞》的关系,
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其一,《哀江南赋》在从史诗转变为哀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天问》具有史诗的特点,《离骚》则是史诗创作失败而向哀歌转变的滥觞,《哀
江南赋》虽有史诗的结构与气魄,但其创作目的奠定了其哀歌的基调和性质;其
二,《哀江南赋》与《天问》关于天人思想方面有相通之处;其三,《哀江南赋》
与《哀郢》,是中国哀都主题诗歌上的“双璧”。
二,庾信作品意象与《楚辞》。(一)秋意象和悲秋心理(主要以宋玉的《九
辩》为比较对象)。庾信与宋玉身份相似,同为文学侍从,两人同样具有柔弱的性
格。在庾信作品中有大量来自《九辫》中的悲秋词句。(二)女性意象和以女子自
比,楚国楚地的阴柔型文化决定了屈宋都喜欢以女性喻男性,特别是以男女之情
喻君臣之义。庾信的作品中也有大量的女性出现,以美人喻君,以美人自比。
三,庾信作品与《楚辞》关系之外证。其一,两者在字句方面(楚语)、历史
典故方面(楚事)、植物方面(楚物)有相似。其二,庾信作品在创作手法及风格
方面和《楚辞》的相似,如“兮”字句与结尾乱辞,是对《楚辞》特征继承的余
绪。比兴寄托和反复致意的表现手法i沉郁的风格,是他入北之后对《楚辞》这
两个明显特征的自觉继承。其三,从后人的评论看庾信作品对《楚辞》的接受,
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楚辞》承《诗》而启汉,庾信集六朝大成而启唐;都有新
变的特点,《楚辞》的领袖人物——屈原的作品异军突起,庾信则在创作手法上变
化迭出;两者的作品都充满着“逸”与“气”;都以怨写诗,《诗品》所勾勒出的
脉络显示了庾信怨诗的来源之一就是《楚辞》。
四,时代风气、地域关系、庾信本人对《楚辞》作家及作品的认同和追慕。
庾信时代,是文学独立于经术的时代,当时人把《楚辞》作为纯文学的作品而非
经术来学习,主导人物是萧统、萧纲和萧绎。庾信常年在三人手下任职,文学思
想必然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庾信生于江陵,长于江陵,是楚人,且两居宋玉故宅,
对《楚辞》必然有极深的感情。庾信和屈原一样,都担任过外交性质的官员,有
共同的“使臣情结”。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庾信对《楚辞》的接受是多方面的,在他的诗、赋、文中均有体现,
并且接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接受整体,有的撷取局部;有的显白直露,
有的隐晦含蓄。
其二,庾信对《楚辞》的接受,不光是其艺术上的继承,更是精神上的共通。
他的创作,不仅效仿了《楚辞》的艺术形式,而且更偏重于对《楚辞》精神的汲
取,把《楚辞》的精神实质渗透到了创作中。
其三,庾信对《楚辞》的接受,是分阶段的,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不同处
境下的作者从《楚辞》中感受到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精神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楚辞》 庾信 创作 接受
n
to‘‘chu
YuXin’SC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doc
- 排球大单元教学计划18课时.doc VIP
- 开学第一课(课件)七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年GD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3应急监测.pdf VIP
-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者高级认证练习题及答案01.docx
- 文献检索的方法以及技巧ppt课件.docx VIP
- 2024年某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3应急监测.pdf VIP
- 2025年乡镇农技站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员招聘面试题库附答案.doc VIP
- 锚杆长度检测课件.pptx VIP
- 2025年乡镇农技站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员招聘面试专项练习含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