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贡举私议.doc
朱熹:學校貢舉私議古者學校選舉之法,始於鄉黨而達於國都,教之以德行道藝,而興其賢者、能者。蓋其所以居之者無異處,所以官之者無異術,所以取之者無異路,是以士有定志而無外慕,蚤夜孜孜,唯懼德業之不脩,而不憂爵祿之未至。夫子所謂「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孟子所謂「脩其天爵而人爵從之」,蓋謂此也。若夫三代之教,藝爲最下,然皆猶有實用,而不可闕。其爲法制之密,又足以爲治心養氣之助,而進於道德之歸。此古之爲法所以能成人材而厚風俗,濟世務而興太平也。今之爲法不然,雖有鄉舉,而其取人之額不均。又設太學利誘之一塗,監試漕試附試詐冐之捷徑以啓其奔趨流浪之意,其所以教者旣不本於德行之實,而所謂藝者又皆無用之空言。至於甚弊,則其所謂空言者,又皆怪妄無稽,而適足以敗壞學者之心志。是以人材日衰、風俗日薄。朝廷州縣每有一事之可疑,則公卿大夫官人百吏愕眙相顧,而不知所出,是亦可驗其爲教之得失矣而議者不知其病源之所在。反以程試文字之不工爲患,而唱爲混補之說以益其弊,或者知其不可,又欲斟酌舉行崇寧州縣三舍之法,而使歲貢選士於太學。其說雖若賢於混補之云,然果行此,則士之求入乎州學者必衆,而今州郡之學,錢糧有限,將廣其額則食不足,將仍其舊則其勢之偏、選之艱而塗之狹,又將有甚於前日之解額少而無所容也。正使有以處之,然使游其間者校計得失於旦暮錙銖之間,不得寧息,是又不唯無益,而損莫大焉,亦非計之得也。 蓋嘗思之,必欲乘時改制,以漸復先王之舊,而善今日之俗,則必如明道先生.熙寧之議,然後可以大正其本而盡革其末流之弊。如曰未暇,則莫若且均諸州之解額,以定其志。立德行之科,以厚其本。罷去詞賦而分諸經子史時務之年,以齊其業。又使治經者必守家法,命題者必依章句。答義者必通貫經文,條舉衆說,而斷以己意。學校則遴選實有道德之人,使專教導以來實學之士,裁減解額舍選謬濫之恩,以塞利誘之塗。至於制科詞科武舉之屬,亦皆究其利病,而頗更其制,則有定志而無奔競之風,有實行而無空言之弊,有實學而無不可用之材矣。此其大略也,其詳則繼此而遂陳之。 夫所以必均諸州之解額者,今之士子不安於鄉舉,而爭趨大學試者,以其本州解額窄而試者多,大學則解額闊而試者少。本州只有解試一路,大學則兼有舍選之捷徑,又可以智巧而經營也。所以今日倡爲混補之說者,多是溫、福、處、婺之人,而他州不與焉,非此數州之人獨多躁競,而他州之人無不廉退也,乃其勢驅之有不得不然者耳。然則今日欲救其弊,而不以大均解額爲先務,雖有良法,豈能有所補哉。故莫若先令禮部取見逐州三舉終場人數。太學終塲人數解試,亦合分還諸州理爲人數。通比舊額都數,定以若干分爲率,而取其若干以爲新額。如以十分爲率而取其一,則萬人終場者以百人爲額,更斟酌之。又損大學解額舍選取人分數,使與諸州不至大段殊絶,其見住學人分數權許仍舊。則士安其土而無奔趨流浪之意矣。所以必立德行之科者,德行之於人大矣,然其實則皆人性所固有、人道所當爲,以其得之於心故謂之德,以其行之於身故謂之行,非固有所作爲增益而欲爲觀聽之美也。士誠知用力於此,則不唯可以脩身,而推之可以治人,又可以及夫天下國家。故古之教者莫不以是爲先。若舜之命司徒以敷五教,命典樂以教胄子,皆此意也。至於成周而法始大備,故其人材之盛、風俗之美,後世莫能及之。漢室之初尚有遺法,其選舉之目必以敬長上、順鄉里、肅政教、出入不悖所聞爲稱首。魏、晉以來雖不及古,然其九品中正之法,猶爲近之。及至隋、唐遂專以文詞取士,而尚德之舉不復見矣。積至于今,流弊已極,其勢不可以不變。而欲變之,又不可不以其漸。故今莫若且以逐州新定解額之半,而又折其半,以爲德行之科。如解額百人則以二十五人爲德行科,蓋法行之初,恐考察未精,故且取其半而又減其半,其餘五十人自依常法。明立所舉德行之目。如八行之類。專委逐縣令佐從實搜訪於省試後保明津遣赴州守倅審實保明申部。於當年六月以前,以禮津遣限本年内到部撥入太學於近上齋舍安排而優其廩給仍免課試長貳以時延請詢考至次年終以次差充大小職事又次年終擇其尤異者特薦補官餘令特赴明年省試比之餘人倍其取人分數如餘人二十取一則此科十而取一蓋解額中巳減其半矣殿試各升一甲其不中人且令住學以俟後舉其行義有虧學術無取舉者亦當議罰則士知實行之可貴而不專事於空言矣所以必罷詩賦者空言本非所以教人不足以得士而詩賦又空言之尤者其無益於設教取士章章明矣然熙寧罷之而議者不以爲是者非罷詩賦之不善乃專主王氏經義之不善也故元祐初議有改革而司馬溫公呂申公皆不欲復其欲復之者唯劉摯爲最力然不過以考校之難而爲言耳是其識之卑而說之陋豈足與議先王教學官人之本意哉今當直罷無可疑者如以習之者衆未欲遽罷則限以三舉而遞損其取人之數俟其爲之者少而後罷之則亦不駭於俗而其弊可革矣所以必分諸經子史時務之年者古者大學之教以格物致知爲先而其考校之法又以九年知類通達強立不反爲大成蓋天下之事皆學者所當知而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