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史研究与教学.doc
明史研究與教學
中學明史教學討論---以95年度康軒版與96年度南一版「明中期以後的改革與衰亡」為中心
余 芳
前言:
現今國中教科書採一綱多本制,歷史教材在社會課本裏,每年由學校依各領域的教學研究會來投票選擇版本教學,本文就本校去年康軒版與今年南一版明清的政治發展中「明中期以後的改革與衰亡」為討論中心,先就教材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再討論學術上研究成果,最後研究成果應用於教學的建議與結論。
二、95年度康軒版與96年度南一版「明中期以後的改革與衰亡」課文內容的比較分析:
去年本校使用康軒版教材內容「明朝中期的危機與改革」教材內容如下:
明中期以後,皇帝大多長期不問政事,加上人口增加,土地集中於富豪,人民逃避力役與賦稅,國家財政日益困難。此外,又有倭寇長期騷擾沿海地區。至明神宗萬曆初年,張居正為了挽救政府的財政危機,積極改革,澄清吏治,提高行政效率;另整頓稅收,實施一條鞭法;同時重整軍務,以防治倭寇及鞏固北方邊防。張居正的改革一度滅緩了明帝國的危機,但他死後,改革後繼無人,財政持續惡化,朝政日趨敗壞。
明末災荒頻仍,又與東北方的女真族長期作戰,國庫日漸空虛,於是增加稅目,造成民不聊生,流寇四起,其中以李自成、張獻忠的勢力最大。崇禎十七年(西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自縊,明朝滅亡。
補給站: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沒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所組成的海盜群,和中國海盜相勾結,在東南沿海進行武裝掠奪和騷擾。中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國,此時因海寇來自日本,故稱為倭寇。
2.一條鞭法: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將明初分開徵收的賦稅與力役合併,以畝為單位,每戶以白銀繳稅,簡化賦役的徵收手續。
3.流寇:明朝中後期,陝西發生大飢荒,邊防軍也因領不到糧餉而叛變。災民與飢兵結合到處劫掠,形成流寇。
圖片:2-5-6張居正畫像。張居正的改革,因損及許多人的利益,遭到強烈的反對。張居正死後,家產被抄沒,改革措施也遭停頓。
2-5-7倭寇圖卷局部。圖中是明朝水軍與倭寇激戰場面,在山嶺後面是百姓慌張避亂的景象。
今年本校使用南一版教材內容「明朝中期的危機與改革」教材內容如下:
明中葉以後,皇帝多昏庸,政治日趨腐敗。社會上又因土地兼併造成貧富不均、百姓避役逃稅情形嚴重,政府政府財政日益困難。明神宗時,張居正力圖改革,推行「一條鞭法」,將人民應繳納的田賦和力役折合為一,按畝徵銀,減輕百姓負擔,而國家財富亦得以增加。可惜張居正死後,改革停頓,明代的危機持續加深。
自明成祖以來,宦官權勢益大。明神宗時,顧憲成在東林書院講學,議論朝政、批評宦官,獲得部分朝臣與士人的互相應和,被稱為東林黨。熹宗時,反對東林黨的官員依附掌權的宦官魏忠賢,形成黨爭,對國家傷害甚大。
明朝北方始終處於蒙古族威脅之下,東南沿海則苦於倭寇的侵擾。明末,因朝鮮之役、征伐東北女真而支出大增,百姓稅賦更重,加上陜北發生嚴重天災,引發鐖荒,災民與久未發餉的饑兵結合,到處劫掠,被稱為流寇。其中張獻忠進占四川,李自成甚至攻陷北京,思宗因而自縊,明朝滅亡。
圖11-5抗倭圖卷(局部)倭寇不只日本人,還包括許多中國盜賊,後來被戚繼光剿滅。
由教科書內容統計,去年康軒版「明中期以後的改革與衰亡」課文內容有279字,補給站說明有191字,圖片有2張(張居正畫像、倭寇圖卷局部)說明有95字。今年南一版課文內容有369字,圖片1張(抗倭圖卷)說明37字,顯示南一版的教材圖較少,課文文字敘述較多。
三、學術上對於「明中期以後的改革與衰亡」的研究成果:
關於學術上的研究成果對於「明中期以後的改革與衰亡」說明如下:
(一)明中期以後的政局:
明世宗自嘉靖中期始,益沈湎不振,經常不視朝,,「大臣希得謁見,惟嵩獨承顧問,御札一日或數下,雖同列不獲聞,以故嵩得逞其志」。他們又利用世宗剛戾自用的弱點,戕害人以成其私。許多與嚴嵩父子及私黨不和的官吏,或被殺,或被遣,士大夫為了固位保身,不得不「輻輳附嵩」。這時內閣權勢進一步加重,嚴嵩儼然以丞相自居。嚴嵩專權時期,貪污受賄、賣官鬻爵的腐敗現象日益加深。
從嘉靖元年政歸內閣至萬曆初年張居正當權,內閣首輔更換十餘個。這時期的內閣紛爭,大臣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用盡各種手段,報復相仍,結黨營私。每隨著一位首輔的更換,總有一大班朝臣隨之沈浮,嘉萬時期的科道官員,大多成了黨同伐異的工具,亳無原則的相互攻擊,使得朝廷的政治相當混亂。不僅使得嘉、萬時期的政治缺乏應有的連續性,而且造成了王朝士大夫之間的朋黨風氣牢不可破,與明朝相始終。
嘉靖以來內閣紛爭的局面,已經使官場形成「愛惡交攻」「巧宦取容」的惡習,而世宗、穆宗的荒嬉莫逆,更使一般官僚喪失政治責任心,因循敷衍的風氣日甚一日,日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