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西游记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_西游记2.ppt

第八章 西游记 《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一节《西游记》成书、作者、版本 一、《西游记》的成书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取经本事及神异化 (二)向俗讲、民间故事的演变 (三)在平话和戏曲创作过程中逐步定型 (一)取经本事及神异化 1、13岁出家,后到天竺去取经。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取回佛经657部。后在慈恩寺译佛经75部,创立了佛经的重要宗派法相宗。唐高宗麟德元(664),玄奘圆寂。 ——《旧唐书·方伎传》 2、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 3、弟子慧立、彦琮撰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二)向俗讲、民间故事的演变 最早把西游故事神话化是北宋“说经”话本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 主角由唐僧向猴行者转变。 2、深沙神是沙僧雏形,尚无猪八戒。 3、也标志着取经的真人真事向神魔故事的演变。 (三)西游故事在平话和戏曲创作过程中逐步定型 金院本《唐三藏》,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 元末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猴行者已变为孙悟空,首次出现猪八戒。深沙神也改称了沙和尚。 元末明初曾有《西游记》平话流传,见《永乐大典》“梦斩泾河龙”;朝鲜《朴通事谚解》载有一段“车迟国斗圣”,八条注释提到“详见《西游记》”。 安西东千佛洞 安西东千佛洞2号窟“取经图” 安西榆林石窟 榆林窟第3窟:玄奘、行者取得真经后拜别观音、普贤菩萨的东归图 水月观音 二、《西游记》的作者 1、无名氏 2、丘处机 清初刊本始署名为丘处机 3、吴承恩 乾隆年间始有作者是吴承恩的提法 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吴承恩 《射阳先生存稿》4卷。 三、《西游记》的版本 繁本:最早刻本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本,20卷。 清代刻本:汪象旭《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旨》。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 简本:有两种。《唐三藏西游释厄传》10卷,共69则,朱鼎臣编辑,万历间刻,有唐僧出身故事;《四游记》中杨志和的《西游记传》,共4卷41回,篇幅与朱本相近,无唐僧出身故事。一般认为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 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一百回,三部分 1—7回,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 8—12回,唐僧出世,取经缘起,过渡部分。 13—100回,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主干 思想内容(主旨) 一、《西游记》“幻”之内涵 1、“幻中有理” 2、“幻中有趣” 3、“幻中有实” 《西游记》与心学 1、明代心学: 融儒教“存心养性”、道教“修心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求放心”,“致良知”,以此维护封建秩序 。 2、书中“心猿”: 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语。用作孙悟空别称,意在表明把悟空作为人心幻相来刻画。 3、孙悟空形象的隐喻: 孙悟空大闹天宫——隐喻放心 被压于五行山下——隐喻定心 西天取经成正果——隐喻修心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如果我们一定要问他的大旨,则我觉得明人谢肇淛说的‘《西游记》……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入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服,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这几句话,已经很足以说尽了”。 二、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三、呼唤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性美 四、整体性寓意与局部性象征 首先,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行途中 人间国度的描写,都形象地影射现实中皇权统治的 种种丑恶:玉帝天宫,黑暗腐败;佛祖西天,贿赂公行;阎罗地府,营私舞弊;人间国度,君昏臣佞; 国王昏庸,道士作恶。 其次,取经路上形形色色的妖魔,虽总体象征“修 心”过程的种种障碍,局部上显然还是现实社会地 方恶势力的影子。 再次,上界神佛与下界妖魔的相互勾结、残害生 灵,正是现实社会中统治阶级上下一体、沆瀣一 气、欺压百姓的一种变形写照。 人物形象分析 一、孙悟空艺术形象的来源 1、与我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及道、释两教的故事中长期流传的奇闻异说有关。 “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

文档评论(0)

zhiminw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